青島日報2021年2月2日第5版
金沙灘西側礁石區有養殖戶在岸邊用籠子養殖鮑魚,并且禁止 游人靠近——
鮑魚養殖“打游擊” “藍色海灣”結新疤
■養殖戶在水中撈鮑魚。
2016年以來,西海岸新區啟動了“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不但拆除了鳳凰島海岸線上大大小小的養殖池、看護房,還對岸線進行了修復和美化。然而,有市民近日向本報輿論監督部反映,金沙灘西側礁石區依然有養殖戶在岸邊養鮑魚,并且禁止游人靠近。
據爆料人介紹,大約在2000年前后,鮑魚養殖興起,漁民們一窩蜂地在礁石群中用水泥、沙石修筑鮑魚池。近幾年,西海岸新區啟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將非法占礁的鮑魚池和看護房全部拆除,還修建了環島步行道、騎行道、觀景臺,并進行了綠化、亮化等工程。“從金沙灘西側一直到象里島兩側,以前都是鮑魚池。鮑魚池被拆除后,養殖戶開始跟執法人員打起‘游擊’。他們改用鮑魚籠養鮑魚,只有在退大潮的時候,鮑魚籠才會露出水面,漲潮時完全不見其蹤。”爆料人告訴記者,退潮時養殖戶都會守在附近,看到有趕海的人靠近鮑魚池附近,就會喊話驅趕。
1月30日,根據爆料人提供的位置,記者來到金沙灘啤酒城東側一處位于山頂的觀景臺,從這里可以俯瞰金沙灘西側的礁石區。由于處于最低潮,隱匿在礁石區的鮑魚籠悉數浮出了水面。
■礁石上布滿鮑魚籠子。
記者看到,雖然鮑魚池被拆除,岸線也經過了恢復,但礁石區內依稀可見鮑魚池的殘垣斷壁,有的鮑魚池甚至有被石塊簡單修復的痕跡。而養殖鮑魚的籠子就放置在這些鮑魚池內。記者統計了一下,大約有8處較為集中的區域放置了鮑魚籠,少則五六十籠,多則百余籠。現場有幾名身著防水服的養殖戶在各自的鮑魚籠旁作業,他們使用的是用泡沫木頭制成的筏子,有的籠子隱沒在水中,需要養殖戶潛到水里將鮑魚取上來。
■岸邊堆著的雜物破壞風景。
■整治后的海邊依然亂石林立,且不時有鋼筋露出。
記者通過石梯下到岸邊探訪,在岸邊不時能看到損壞的鮑魚籠、泡沫箱、泡沫筏、破舊的板凳、篷布等雜物,與周邊的風景極為不搭。記者下到礁石區查看,這里的礁石以碎石居多,且有鋼筋、鐵絲隱匿其中,很容易傷人。“別往前走了,前面是養殖區,他們不讓過去。”幾名手持工具的趕海游客提醒記者,他們剛被養殖戶要求離開鮑魚池。在環島步行道上,記者看到一名養殖戶在兜售剛捕撈上來的鮑魚。“120元1斤,1斤大約5個,要的多可以現撈。”該養殖戶向圍觀市民推銷道,“這批大個的鮑魚已經養了兩年了,這片海水質好,養的鮑魚很肥,吃了大補。”
記者與一名養殖戶攀談得知,他們的鮑魚主要賣給固定合作的酒店和老顧客。周末人多,有過路人要買,他們也會捎帶著賣一點。記者借機詢問:“市里前海一線都不讓搞水產養殖了,咱這里還能養?”該養殖戶警覺起來:“這片礁石區是鮑魚養殖區,怎么不能養?”“薛家島海域水質很好,但本應屬于公眾的生態福利卻被養殖戶們圈地占據,而我們卻連趕海的權利都沒有!”采訪中,有市民向記者表達了不滿。
《青島西海岸新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7-2030 年)》顯示,金沙灘西側礁石區海域位于鳳凰島海洋文化旅游休閑娛樂區限養區內。規劃要求:按海洋功能區劃和西海岸國家級海洋公園相關規定進行管理,控制現有養殖規模,結合區域發展和海島資源稟賦,重點發展與海島旅游相結合的休閑漁業;結合地方管理規定離岸1000米內禁止養殖,1000米內現有養殖到期后不續證。
2月3日,記者以市民身份致電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詢問金沙灘西側礁石區可否進行鮑魚養殖。“金沙灘西側這片區域沒有任何確權的養殖池。”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海域海島管理科的工作人員說,“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啟動前,已對占礁的養殖項目進行了補償,隨后啟動了海岸線的“拆違建、清岸線”等工作。目前,該處利用礁石區進行鮑魚養殖活動沒有經過審批,沒有任何手續,可向西海岸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反映。
記者以市民身份將情況反映至西海岸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鮑魚池早就清理過了,鮑魚籠也不能使用。”該局負責海洋執法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前段時間有人反映過此事,薛家島辦事處牽頭進行了清理。我們不定期地過去檢查,沒發現你反映的鮑魚籠子。”記者表示,鮑魚籠需要退潮后才能看到。該工作人員說:“這兩天我們再過去看看。”
“在前海一線,有明顯的禁止近海養殖、禁止下網捕撈的警示牌和灣長制的告示牌,明確了禁止內容、職責范圍和舉報方式。”有市民說,“金沙灘西側這片礁石區至象里島西側漁碼頭沿線,沒有看到相關的標識、標牌。有了相關警示牌,對那些違規者也有警示作用。”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 正
記者點評
莫讓海岸線整治潰于“蟻穴”
曲折蜿蜒的海灣是青島寶貴的自然稟賦。為了保護美麗的海岸線,相關部門下了不少功夫,“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就是其一。
從“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的目標看,按照“拆違建、清岸線、調項目、修慢道、植綠化、保文化”六大目標推進,可謂聲勢浩大,對標的是世界最美海灣,這讓人們對這片海灣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期待。然而,記者目睹的場景卻是:鮑魚養殖戶與執法人員“打游擊”,“回潮”苗頭已現。
“潮水”退去時真相便顯露出來。檢查了,卻發現不了違規行為,市民必然對有關部門存在“走過場”的質疑。
海岸線整治非一日之功,如逆水行舟,稍有松懈就會功虧一簣。些許松懈的心理、麻木的行為,都可能成為毀掉千里之堤的“蟻穴”。相關部門應當建立長效機制,咬緊牙關不麻痹、不厭戰、不松勁,毫不放松地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工作,同時執法行動與群防群控組合“出拳”,防止退池還海后養殖形成回潮之勢。
成事貴有恒。相關部門有了恒心,才能保護好這份來之不易的“藍色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