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
談技術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技術引領是海信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50余年來,不管環境和競爭的挑戰多么紛繁復雜,追求技術領先一直是海信超越行業技術迭代挑戰,實現規模增長的核心秘訣之一。
無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世界一流的彩電生產線,還是研發中國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無論是建成國產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還是牽頭LED國際標準的制定;無論是ULED產品的廣泛應用,還是光接入模塊的全球領先,技術的關鍵一小步往往推動著海信轉型的一大步。
海信房地產能夠以高品質得到社會高度評價,優秀的研發與設計能力是首要因素。如果沒有網絡科技團隊打破國外壟斷獲得2008年奧運會的艱難一單,也不會有今天147個城市使用著海信的智能交通產品;如果沒有CAS在7年前挽救了一個孩子的生命,也沒有今天一萬多個疑難病例被破解,海信醫療逐步實現產業化升級;如果沒有激光團隊7年只投不產的苦心孤詣,也沒有今天激光電視從0到1、并帶動全球激光顯示產業爭春競艷……
這些海信發展史上的重要節點,無一不是與技術引領緊密相關。
掌握關鍵技術是海信進入新行業的先決條件。無論是智能交通,抑或是智慧醫療、光模塊產品,在進入這些新產業新領域時,海信總是遵循人才引進、建立課題組、開始預研,建立研究所、設立新公司的技術孵化產業的路徑,堅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穩步實現產業拓展。我們特別強調重視技術預研,強調產品開發遵循著“預研一代、儲備一代、應市一代”的研發路徑,主動投入資源對前瞻性技術、關鍵技術和技術難點進行立項研究。海信超聲產品,歷經三年孵化、三年提升、三年攻堅,正是時間對我們最好的饋贈,更是我們對技術立企戰略的踐行。
好的機制是企業發展的“永動機”。對研發人員的重視,讓預研人員不坐冷板凳也是海信一貫的傳統。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頂著壓力設立“人才特區”是海信贏得技術跑道的重要一步。2002年,集團啟動“科技創新獎”評選,拿出專項資金獎勵取得顯著科研成績的研發人員,信芯團隊、VIDAA操作系統團隊、劉衛東、高玉嶺、曹建偉等研發帶頭人曾紛紛獲獎,更有百余項科研項目獲得嘉獎。海信不久前正式印發《集團重大前沿及核心研究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對主動承擔重大前沿創新性研究課題承擔者,最高給予800萬元獎勵。去年,彩超研發團隊就因此獲得300萬元獎勵。
通過大張旗鼓鼓勵研發的亮劍精神,希望更多有膽魄與卓識的人才勇于主動承擔重大前沿創新性研究課題,敢于開發市場領先的技術,以此確保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保持海信的技術領先,持續打造高質量好產品,支撐整個海信的永續經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 欣 整理)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