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高品質(zhì)的飲用水成為許多市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也催生出了送水工這一群體。來自德州的賈維華就是青島送水大軍中的一員,自2018年與妻子丁玲玲來青島以來,賈維華從一名普通的送水工成長為刺猬網(wǎng)公司嶗山礦泉水延吉路水站的站長。今年春節(jié),賈維華和妻子決定響應國家號召就地過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度過這個特殊的春節(jié)。
一封家書表達對父母的思念
日前,記者在位于吳興二路的刺猬網(wǎng)水站見到了忙碌中的賈維華,臨近年關,訂單陡然增加,門店里電話鈴聲此起彼伏,賈維華剛記錄一位客戶的需求,另外一個電話就打了進來。“快過年了,客戶會在家里多準備一些嶗山大桶水和大包裝水。”賈維華告訴記者。
賈維華(右)和丁玲玲(左)。
1990年出生的賈維華2018年從家鄉(xiāng)德州來青島尋找發(fā)展機會,機緣巧合,他成為刺猬網(wǎng)公司嶗山礦泉水延吉路水站的一名送水工,并且一干就是四年。盡管平日工作繁忙,但每年春節(jié),賈維華和妻子都會回到家鄉(xiāng)與父母和兒子團聚。
今年,盡管不能回家,但卻抵擋不住對遠在德州親人的思念。得知《青島晚報》舉辦家書征集活動,賈維華手寫了一封家書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
“親愛的爸爸媽媽,近來好嗎?我和玲玲都好。”提筆寫家書時,賈維華鼻子有些發(fā)酸。他告訴記者,父母是自己最感謝的人,無論什么時候,只要自己有需要,爸爸媽媽都會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身邊,現(xiàn)在自己和妻子在外打拼事業(yè),爸爸媽媽還在家鄉(xiāng)幫自己帶孩子,對于父母,自己的內(nèi)心充滿了感激。他最大心愿是家人平安健康。
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也深深地影響著賈維華,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自己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無論從事什么崗位,都一定要把工作做到最好。這也成為了賈維華日后一直秉承的信念,無論干什么工作,他都一定要干到最好,即便是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一定要想辦法克服。
平均每天送100桶大桶水
賈維華負責的片區(qū)多位于老舊小區(qū),這就意味著單元樓沒電梯,他需要將40斤的大桶水搬上樓。剛開始的時候并不適應這樣高強度的工作,搬到三樓就已經(jīng)氣喘吁吁了,但他始終記得父母對自己的教誨,無論干什么都要干到最好,就這樣,終于慢慢適應了這份工作。賈維華曾計算過,自己平均每天大約要送100桶嶗山大桶水,將近五成的訂單需要爬樓梯,相當于每天要扛著40斤的大桶水爬上兩座摩天大樓。
盡管工作辛苦,但賈維華卻始終認為,作為刺猬網(wǎng)嶗山大桶水的送水工,將大桶水準時送到客戶手中,是自己的責任。敬業(yè)的賈維華也贏得了客戶的尊重,如今的他已經(jīng)與不少客戶成為了朋友,會主動找到他幫忙訂水。
希望能將孩子接到青島
當上了老板的賈維華迎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他發(fā)現(xiàn),雖然減少了送水的工作,但水站里大大小小的工作都要自己親自負責,無論是訂單的處理,還是客戶的拓展,又或是大桶水的保管,都需要親力親為。“以前只要把水送到客戶手里就好了,現(xiàn)在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操心。”賈維華笑著對記者說。在賈維華和妻子的用心經(jīng)營之下,水站的發(fā)展蒸蒸日上,夫妻倆密切配合,妻子負責處理訂單,賈維華負責拓展新客戶,店里人手不夠的時候,他也會親自上陣送水。
伴隨著水站的運營走上正軌,賈維華也有了新的人生目標。賈維華今年31歲了,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大兒子今年9歲,在老家上三年級,小兒子今年3歲,跟著父母在青島。每年假期,賈維華都會將大兒子接到身邊。前段時間,賈維華特地去附近的小學咨詢了轉(zhuǎn)學事宜,希望今年9月就能將孩子接來青島,實現(xiàn)全家人的團聚。“我們都很喜歡青島這座城市,這里的城市環(huán)境和創(chuàng)業(yè)氛圍深深地吸引著我們。”賈維華說。(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李沛)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