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5日訊 近年來,隨著線纜入地改造,城市上空的“蜘蛛網”得到了凈化,但是很多已經完成使命的線桿卻沒有及時退出“歷史舞臺”。“我家附近的這根水泥線桿上早已經沒有電線了,光禿禿地立在人行道邊,既妨礙通行,又影響美觀,希望相關部門趕緊將這些廢棄的電線桿拔掉。”近日,家住商丘路的市民趙先生撥打青島日報輿論監督電話反映。

線桿上的線纜已經斷開。
觀海新聞記者來到商丘路與洛陽路路口看到,一根大概3層樓高的水泥線桿立在路邊人行道上,旁邊不遠處正對著一家藥房和門診部。這根線桿上只有一根細線纜與旁邊的居民樓相連,記者湊近看到,這根線纜順著線桿向下延伸,最后斷在了水泥線桿的中部。記者注意到,線桿上的標識已經模糊不清,無法分辨其原來的用途和歸屬。

洛陽路商丘路路口附近,閑置線桿立在人行道上。
周圍居民王先生表示,這根線桿早已經閑置不用了,成為了人行道上的一根障礙物。目前線桿還比較結實,但一直缺乏維護,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歪倒。他們想把線桿從這里拔走,但一直找不到線桿的“娘家”在哪里。
記者在附近的周口路路邊人行道上,還看到一根人行道上的木制線桿,線桿頂部有幾根散亂的線纜。記者發現,這根黑色的電線桿已經歪斜,底部用一根黃色的角鐵幫助固定著。
記者在李滄區三清宮路與通真宮路路口附近看到,兩根水泥線桿豎立在人行道上,其中一根線桿上已經沒有電線線纜,而且看起來向旁邊一處托管班的樓房傾斜。另外一根線桿上也只有一根鋼纜,只起到固定線桿的作用。

三清宮路邊的水泥線桿有些歪斜。
這些閑置線桿的“娘家”究竟是誰?趙先生表示,雖然大部分居民都把其叫做電線桿,但并不一定是用來固定電線的。他之前咨詢過很多部門,我市有電力、電信、聯通、移動、有線電視,甚至還有當初小靈通的電線桿。多年來,線桿不斷升級,先后出現的有木質線桿、水泥線桿,以及金屬鐵塔等類型。木質、水泥結構的線桿存在“先天不足”,越來越不能滿足發展要求,逐漸不再使用,但之前的線桿卻沒人清理走。
記者了解到,閑置線桿的事情在我市農村地區更為突出,因為“桿出多門”、多頭管理,閑置廢棄的線桿“娘家”難尋,市民或者村集體想要清理線桿,卻發現拔掉一根線桿的成本要萬元左右,這些閑置線桿成了“老大難”。趙先生建議,我市應主動作為,設立閑置線桿統管部門,開展集中行動,為市民拔掉這些礙眼礙事的線桿。(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文/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