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周六稍縱即逝,眼睛一閉一睜就過去了

今天迎來調休工作日,不知道大家對著電腦屏幕,會不會感覺到很恍惚呢?

反正,觀海君每天都在掰著手指倒數,過年終于離我們越來越近……
今天是臘月廿六,按照習俗,這一天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啦!

或許有人會問:
為啥到了這一天才備肉呢?我家天天在吃肉呀!

確實
現在天天吃肉很正常

但是,在以前
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比較窮苦
而且家里的人又比較多
只有快到過年時
才舍得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
所以,這肉也被稱為“年肉”

吃了肉,觀海君想起自己家門口的“福”字還沒貼!
不過,“福”字怎么貼?這也是有講究的!
大門上的福,要正著貼!

但是,觀海君從小就聽家人說,福字要倒著貼,諧音“福到了”
那么,什么地方可以倒著貼福字呢?

其實,關于過年的那些事兒可真不少……
比如,在古代,春節不叫“春節”,而叫元旦。
辛亥革命后采用公歷紀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三國演義》《水滸傳》里春節都叫元旦;《紅樓夢》里春節叫年;《西游記》中春節則稱為元日。

壓歲錢其實不是“錢”
而是鑄成錢幣形狀的辟邪品。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來害人,壓祟錢就是專門用來嚇走它的。
對于這一條,觀海君只想說:演變得好啊!

讓壓歲錢來得更猛烈些吧~

正月不理發?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認為春天應該讓頭發散開自由生長,而不該剪斷,診察發爪可以斷重病、決生死。
咳咳,“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啦!
剪自己的發,讓別人說去吧~

變生肖從春節還是立春開始?
中國人算生肖,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以春節來界定的:大年夜十二點以后出生的寶寶,都應該算新屬相;另一種是以立春界定新屬相。

關于這個問題,之前觀海君也做了深入的研究:
到底怎么算?答案就是:想怎么算就怎么算,開心就好

農歷牛年現“無春”現象不宜嫁娶?

2月3日,迎來2021年的“立春”節氣,2022年的“立春”節氣在2月4日。
而即將到來的農歷辛丑年,2021年2月12日開始,2022年1月31日結束
剛好避開了這兩個“立春日”,這樣的年份也被稱為“無春年”。

“無春年”往往在民間被稱為“寡年”“啞年”“黑年”,關于它的說法也有很多種。
其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是:“寡年無春,不宜結婚”。

對此,新華社、人民日報也紛紛發文駁斥這一說法。
專家明確表示,“無春年”是正常的歷法演變,與婚喪嫁娶、吉兇福禍毫無關系。
公眾不要盲從,更不要相信這些迷信說法。

相愛的人,哪一天結婚都是好日子~

春節歷史悠久,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不過,有些習俗演化到現在已經有了“現代色彩”
觀海君想說,我們不必因為過年的這些習俗而限制住自己~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過年方式,我們可以討個好彩頭,但是封建迷信不可取喲!

觀海君綜合:人民日報、新華網、新浪微博
注:本文素材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