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印發《方案》建設高標準高質量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
明年示范區貨物貿易進口規模超1500億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7日訊 經商務部等九部門批準,青島西海岸新區2020年成為首批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為加快示范區建設,近日,《青島市推進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將重點完成建立健全進口貿易促進創新體制機制、實施貨物貿易差異化創新發展、實施服務貿易特色化創新發展、增強開放輻射帶動能力4項任務。
建立健全進口貿易促進創新體制機制方面,示范區將開展完善進口貿易促進機制,做優做強進口促進平臺,暢通進口貿易物流通道,創新打造金融支撐體系,優化口岸通關流程,實現商品質量檢測互認,建立進口貿易維權機制7項工作。
將建立示范區重點進口企業聯系制度。做大做強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青島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等大宗商品進口促進平臺。建設輻射膠東半島的國際班列集結中心。探索發展保稅貨物質押融資,探索設立示范區服務貿易資金池,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進口貿易軟實力。允許高資信企業對經“先期機檢+智能審圖”排除安全準入風險的進口貨物先行提離,實行口岸“智慧查檢”,并推動建立進口食品農產品“港區一站式”服務,建立示范區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安全溯源制度。率先推進中日韓檢驗檢測互認。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爭取設立商標業務處理窗口。
實施貨物貿易差異化創新發展方面,示范區將開展建設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擴大技術和關鍵設備進口,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口,擴大平行汽車進口規模,擴大醫藥、醫療器械進口規模,做大做強文化貿易6項工作。
將建立交易綜合服務中心,打造大宗散貨商品全國集散中心,申請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推動北方船供油中心建設,研究成立青島港船供油調度中心。擴大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進口規模,擴大顯示面板等核心零部件進口規模。打造輻射華北的國際消費品集散交易中心,建設長江以北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進口葡萄酒集散地。發展現代汽車貿易行業集群,打造“立足青島、服務山東、輻射中國北方”的平行進口汽車集散中心。開展醫藥跨境電商進口業務試點。探索開展寵物食品保稅進口業務。打造靈山灣影視文化區、張家樓等特色文化貿易聚集區。
實施服務貿易特色化創新發展方面,示范區將完成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專業化載體建設,建設冷鏈物流基地,大力發展消費新業態4項工作。
將建設技術研發、市場交易、數字服務等信息服務、人才培養類等公共服務平臺及培育教育實訓平臺。打造專業園區擴大影視器材進口、藝術品保稅展示交易、保稅維修等貿易規模。并構建起水產品拍賣交易、冷鏈物流、遠洋捕撈、加工配送等完整產業鏈。布局建設進口商品集散分撥中心,打造具有日韓特色的商品消費、服務消費先行區。
增強開放輻射帶動能力方面,示范區將開展發揮青島“雙支點”進口貿易優勢,推動日韓進口貿易提質升級,帶動半島都市圈協同發展3項工作。
將在擴大示范區與香港、東盟、日韓等重要市場商品進口規模的同時,加強與日韓在高端制造業、海洋經濟、服務貿易、第三方市場開拓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探索形成進口貿易創新試點經驗做法,在膠東半島都市圈復制推廣,建設國際知名都市圈。
基于此,到2022年,示范區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日益完善,創新類、新興業態類企業加快集聚,進口貿易結構顯著優化。其中,貨物貿易進口規模超過1500億元,對全市貨物貿易進口規模貢獻率超過60%,與“一帶一路”沿線進口貿易占比超過50%;服務貿易進口規模超過100億元,對全市服務貿易進口規模貢獻率達到30%。
未來,青島將建成港口功能完善、現代物流暢達、監管安全高效、金融服務功能健全、市場環境優良、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質量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形成聯動日韓、拓展歐亞、輻射全球的全方位深層次立體式的國際開放新格局,努力打造航運貿易金融中心、中日韓消費中心、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到2025年,貨物貿易進口規模超過2000億元;服務貿易進口規模超過200億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濤)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