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6日訊 記者從即墨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獲悉,2020年,即墨區緊緊圍繞全年發展目標不動搖,以超常規、突破性的路數打法,經濟運行頂住壓力、持續向好。全區完成生產總值1278.4億元、增長5.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5.8%、高于青島市10.3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2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十四五”時期,是即墨全面提升現代新區氣質,加速融入青島國際大都市建設的重要突破期。該區將突出藍色引領,強化樞紐賦能,加快建設活力宜居幸福的現代化新區、爭當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新引擎、打造青島新發展格局重要增長極。2021年,該區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進總投資2656億元的227個重點產業項目、總投資240億元的149個基本建設類項目建設。
聚力經略海洋。推動即墨與藍谷協同發展。促進大洋鉆探船北部碼頭基地等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發揮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等平臺作用,為青島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提供支撐。

持續壯大海洋產業。依托海洋科技產業園等平臺,促進華賽伯曼、中德生物醫藥等項目創新發展。依托華錄總部基地、深信服創新基地等項目,建設海洋大數據與智能超算創新園,構建海洋產業工業互聯網生態圈。加快中船重工725所、智能航運、海上風電等平臺建設,發揮海洋能源產業聯盟作用,推動船舶制造、海工裝備加速產業化。推進國信海洋經濟先導區等項目,促進海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持續完善區域配套。完成硅谷大道、探海路等市政工程,建成濱河公園、健身綠廊等休閑場所,統籌推進小島灣、小管島等沿海生態保護。開工樂化總部、融創文旅城、“時光隧道”科技樂園等項目,加快北航科教新城、山大校區二期、山大實驗中學、藍谷實驗學校等高端教育配套,推動齊魯醫院主體完工。
聚力開放創新改革。促進綜合保稅區開關運作,建成4萬平方米保稅倉庫,建設保稅展示交易中心,開展跨境網購保稅進口備貨業務。提升國際陸港物流樞紐能級,探索開通跨境班列和即青班列。爭取女島港區口岸開放早日通過國家批復。
堅定不移推動創新。加強與藍谷科研院所對接,設立成果轉化專門機構,促進海洋防腐、玄武巖纖維等科技成果盡快產業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即發、森麒麟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全面推進“青創十條”落地,新增各類基金30只以上。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支持創新奇智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壯大云路非晶帶材等基礎材料項目規模,提升惠科等集成電路元器件、芯片項目研發生產能力。開工建設年產30萬輛的奇瑞青島乘用車基地,促進年產10萬輛的解放新能源輕卡基地主體建成,推動全區年產整車60萬輛以上。推動中信海直建設北方運營中心、四川航泰上半年投產,建成運營通用機場。建設軌道交通數智制造園,促進青島一諾屹、中車核心零部件等投入運營,開工建設航天科工、惠樂喜樂等精密制造項目。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確保藍谷藥業、科倫藥業、瑞利生物建成投產,北沃醫療年內開工。
加快升級傳統優勢產業。推動恒泰機械等10家企業與樹根互聯等十大“雙跨”平臺結對改造,新創“工業賦能”示范項目15個以上。建設全省首個行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依托即發等頭部企業搭建全產業鏈供應、科技成果轉化、檢驗檢測、品牌創建等公共服務平臺,鼓勵企業用好唯吾科技等營銷平臺。
此外,適時啟動地鐵7號線、藍谷至新機場快速路建設,實施鶴山路西通等市政道路工程26項。開通汽車總站至新機場跨區大站公交。(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