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節將至,島城部分建設工地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選擇就地過年的建設者們奮戰在一線。2月8日上午,山東港口大廈項目施工現場機械轟鳴、人頭攢動,從工地護欄到大廈大堂入口,都掛上了大大小小的紅燈籠,透出濃濃的年味。在這棟形似“風帆”的老港區新地標建筑的8樓,來自安徽安慶的鋁板工鄭之旺、鄭成林父子正在熟練地給鋁板上螺絲,他們全神貫注、配合默契。今年春節,在這個工地上,包括這對父子倆在內的340名建筑工人和70余名管理人員將留青過年。來青打工22載,這是56歲的鄭之旺第一次不回家過年,他說,雖然想念家鄉,但在項目上和工友們“抱團過年”也有“家的感覺”。

留守項目過年的工人們正在進行施工。
鋁板工父子 工地過大年
“上個月村里給我們打電話,勸我們盡量在外就地過年,減少風險;加上項目正在搶工,需要按期交付,工地也在留我們,所以今年過年不回去了。”鄭之旺說,出來打工這么多年,這是他和兒子頭一回在外地過年,既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也是因為工地留人的福利很“實在”,“春節不停工,給我們發三倍工資,大年三十還有聚餐和節目,聽說安排得可好了。”
鄭之旺有兩個兒子,1999年他從安徽老家來到青島干裝修,2011年小兒子鄭成林也來青與父親會合,父子倆都是鋁板工,結伴輾轉了青島國信·海天中心等島城多個項目工地,積攢了豐富的經驗,工資也是節節上漲。如今,鄭之旺的妻子在青島一家超市工作,兒媳婦在島城一家幼兒園當老師,大兒子一家則在四川。每年春節前,一家人都會從青島和四川趕回安徽老家,一起過個團圓年,而今年鄭之旺父子和在四川的大兒子都選擇了“就地過年”,雖然相距甚遠,但一家人的心不會因為距離而阻隔。“現在通訊發達了,視頻連線很方便,咱們就地過年也是為了安全,以后更好地團聚。”
“過年我就不打算出去了,在工地上忙了一年,在家歇一歇。”收到晚報送的福袋,鄭之旺笑得很開心,“希望牛年更牛氣,多掙點錢,日子像福字一樣紅紅火火。”兒子鄭成林的新年愿望則顯得有些浪漫,“終于有時間了,準備大年三十晚上陪老婆去看場電影。”

安徽鋁板工父子鄭之旺、鄭成林收到晚報送的“福”字。董真 攝
西部老城區 “揚帆”新地標
在西部老城區,如今“身高”203.5米的山東港口大廈身姿醒目,矗立在海邊,猶如一座燈塔:六邊形漸變至三角形的塔體造型,立面隨著曲線向上延伸而逐層變化,與周邊城市環境緊密融合,形成辨識度很高的城市海岸地標,從各個角度看上去都有風帆的抽象美感。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還設置了高中低三處空中大堂,40米×36米索網結構呈現出了國內首創的高空通透觀景平臺,凸顯了揚帆遠航、奮勇爭先的國際形象,又詮釋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新追求。
山東港口大廈項目位于全國最先進的機械自動化碼頭——青島港,大樓地上43層,地下3層,總建筑面積11.18萬平方米。地上建筑主要功能為大堂、會議室、辦公室等,頂部設有停機坪。
據中建八局發展建設公司山東港口大廈項目生產經理趙瑞志介紹,目前項目已全面進入收尾階段,春節期間,建設者們將完成大樓的機電整體調試、裝飾裝修工程品質提升、外立面幕墻剩余收尾及保潔工作。同時,建設者們還將同步進行室外的水景施工、面層修繕施工。據悉,項目將于3月中旬正式交付入住。(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董真 通訊員 楊繼波)

山東港口大廈項目即將交付入住。
相關新聞
每天發放三倍工資
讓工友留青過個踏實年
“為了保障工人們的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我們項目部準備了不少于500萬的留守人員專款賬戶,保證春節期間能現金發放到人。”趙瑞志告訴記者,為了讓留青過年的工友們過得踏實,從臘月二十四到正月初十,項目部將為工友發放三倍工資,每天下班時就能領到錢。
此外,為了保證留青過年的工人們的飲食衛生安全,春節期間項目部選擇集中配餐的方式,為工人們提供健康、營養、放心的餐食。同時,項目部的食堂還準備好了充足鮮活的食材,將為留守工友們送上豐盛的年夜飯大餐以及春節大禮包,讓工友們即使身處他鄉,也能體會到濃濃的年味。對于春節后有返鄉需求的工友,項目部提前預定了返鄉專車,給工友提供返鄉便利。
過年有年味,安全第一位。為了應對春節期間的低溫天氣,項目部加強冬季施工作業保護措施,每日專人監測各層內溫度,對于低溫區域及時排查原因;對幕墻、暖通設備調試不到位的,及時完善修補;對溫度低于5℃的區域采取各項必要的保溫措施,包括增加熱風機、掛保溫窗簾等;并加強對現場的質量管控,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春節后交付業主滿意工程。
在防疫方面,項目編制了春節期間疫情防控方案及應急預案,提前準備了充足的防疫物資,包括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消毒液、酒精、測溫槍等,并設置專門的防疫物資倉庫。同時,為現場留守人員建立了一人一冊防疫檔案,組織全員進行核酸檢測,每日保持對全體人員進行2次體溫檢測,對辦公區、宿舍、電梯等人員聚集密集處進行2次消殺。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