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平凡人,都值得被看見。青島早報聯(lián)合觀海新聞、掌上青島,開啟《你好,追夢人》系列主題街拍,用鏡頭捕捉身邊的溫暖時刻,用照片定格每一個充滿煙火氣的瞬間,用文字講述每一個平凡人的溫馨故事,并將照片現(xiàn)場打印送給圖片里的TA。昨天,記者的鏡頭掃到了臺東的一家小吃店,夫妻二人認真開店的神態(tài)、溫暖的笑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陽。“你們笑得真好看,剛才給你們拍下來了,打印出來送給你們。”“拍得真好看,太感謝了!”女店主方玉如開心地合不攏嘴。

方玉如和金東在自家的小吃店里。
小店開了13年 知足常樂
“一份炒飯、一份炒面、再來份牛肉丸,打包帶走!”“好嘞,稍等就好!”昨天中午11時,記者來到了金東和方玉如夫妻二人的“汕頭手打牛肉丸”小吃店,正值午飯高峰時期,他們邊忙碌邊跟記者分享了二人的幸福故事。
39歲的方玉如,來自廣東潮汕,跟43歲的金東結(jié)婚已有13年。婚后,兩人就開了一家賣汕頭手打牛肉丸和潮汕特色小吃的餐廳,夫妻二人每天雖忙碌,卻能讓人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我是潮汕人,老公是安徽人,不過他十幾歲就來青島了,我們都被這座城市的魅力征服,最終決定定居在這。我跟老公是在廣州認識的,那時候我在廣州一家食品廠打工,老公去學手藝,后來就被他‘拐’來青島了。”方玉如說,為了愛情,她愿意從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南方來到北方。能嫁給愛情,她很幸福。
“我們一結(jié)婚就開了這家店,為了節(jié)省開支,沒有請員工。雖然來青島十幾年,除了看看大海也沒去過什么景點。每天上午11點開門,一直營業(yè)到晚上9點,全年除了春節(jié)假期這一周,幾乎不休息。”方玉如說,她跟老公一直自己做汕頭手打牛肉丸,還融合了北方人的口味和喜好,對牛肉丸進行了改善,開店13年以來,有了不少回頭客,一直都安穩(wěn)度日,只要夠吃喝就很滿足。“人貴在勤奮,開店十幾年,每天都腳踏實地,只要勤勞一點,就能賺到錢。”金東說。
記者看到,有不少前來買小吃的都是回頭客,他們跟店主熟悉地打招呼、嘮家常,似老朋友般。“我經(jīng)常來這家店買吃的,跟老板和老板娘很熟,他們?nèi)颂貏e好。”顧客唐女士說。
沒時間管孩子 感覺虧欠
“我女兒12歲,明年就上初中了。因為平時開店比較忙,我沒時間帶,她9個月大的時候就被送回潮汕老家,一直到4歲半才接回自己身邊。有時想想,覺得特別虧欠她。”方玉如說到這,眼里噙著淚花。
方玉如告訴記者,這12年來,因為要開店,能陪伴女兒的時間非常少。在女兒小時候,經(jīng)常央求他們帶她出去玩,每次以失落告終后,女兒習慣了他們的忙碌,也就不再主動提要求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感覺特別對不起女兒,沒有給她很好的陪伴。”
“其實女兒還是挺懂事的,每當放寒暑假,都會主動來店里幫我們照看店鋪。有時候?qū)懽魑囊矔岬轿覀冮_店的辛苦,看到她把我們開店的故事寫成作文,既感動又開心。”方玉如說,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自己和老公每天開店也覺得有動力。
兩年沒回老家 隔屏聚餐
“我的老家比較遠,平時開店又很忙,所以一般都是兩三年才回去一次,本來打算今年過年跟老公、女兒一起回去的,為了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決定還是留在青島吧,不給社會添麻煩。”方玉如說,“我爸媽都在潮汕老家,一般夏天會接他們來青島住一兩個月,也算一解相思之苦。現(xiàn)在通訊發(fā)達了,距離也不會阻隔情感傳遞。等到除夕的時候,我會跟老家的父母視頻,隔著屏幕一起吃年夜飯!”(撰稿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肖夢婕 攝影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唐婕)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