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串百家門,知百家情”,小本本記下5505戶居民大事小情——
“90后”社區管家:讓自己成為移動數據庫
“小主任,你快來幫我看看健康碼,怎么在手機上無法顯示?我這急著去辦退休手續,沒有綠碼出門到哪里都不方便。”今年50歲的社區居民溫東紅一進社區門,就把準備去走訪獨居老人的社區居委會主任“攔”了下來。幾分鐘后,她眉開眼笑地出了社區門:“有小主任在,我們遇到的大小問題都能解決!”當記者來到八大峽街道西藏路社區時,恰好碰到了眼前這一幕。溫東紅口中的“小主任”,就是社區年輕的居委會主任岳曉露。
長發披肩、運動鞋,走起路來一路小跑,見到社區里的大爺大媽都能嘮上幾句家長里短……記者看著眼前這個學生氣未脫的女孩,怎么也無法將她和社區居委會主任聯系在一起。
岳曉露(中)。
今年26歲的岳曉露,是八大峽街道西藏路社區的居委會主任,也是青島市目前最年輕的社區居委會主任。別看她年紀小,但是在社區居民眼中,卻是名副其實的社區大管家。從居民家水管凍裂到下水道堵塞這樣的小事,再到社區疫情防控這樣的大事,岳曉露都在解決問題中不斷成長。 她用真誠、踏實和年輕人獨有的朝氣和活力,贏得了社區居民的心,也從居民口中的“小嫚”變成了社區居民眼里乘風破浪的“小主任”。
在上海上大學四年,岳曉露接觸了智慧社區的管理模式。但西藏路社區是個地道的老城區,沒有物業,殘疾人多、低保戶多、老年人多,占社區總人口的29%。要想及時給低保戶解困,給殘疾人支撐,給孤寡老人溫暖,岳曉露也探索進行“智慧管理”: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移動的數據庫。為了建成這個“數據庫”,岳曉露每天隨身攜帶一個小本本,一棟棟走遍了轄區內166座單元樓,一戶戶了解社區里5505戶居民,一天天記下社區的大事小情,真正做到了“串百家門,知百家情”。
在岳曉露右手的食指、中指關節上,有兩個淺淺的疤痕,岳曉露說這是抗擊疫情留下的“紀念”。“每天至少要走訪300戶,光敲門就把手指敲破了皮,徹底做到了13251位居民,不漏一人一戶。”回憶起去年抗擊疫情的經歷,岳曉露的眼光中透著堅毅和自信。

在社區工作,一年四季沒有“淡季”。在去年的人口普查工作中,因為西藏路社區老年人多,不會用電腦,也不會用智能手機,還有不少不會寫字,因此需要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去敲門告知,并且替他們錄入信息。岳曉露說,“這幾天,我們正利用人口普查的資料,加班加點將9990名常住人口的信息錄入電腦,不但更新了資料,也真正實現了社區的‘數字化’。”(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文 韓星/圖)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