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位抑郁的來訪者
小武是我的一位受到“焦慮情緒”困擾的來訪者。
他有一個典型的行為特點,就是“晚睡晚起”。晚上打游戲、看小說、追劇,不亦樂乎,根本停不下來。
于是,睡覺的時間越拖越晚,一開始是凌晨一兩點,后來是三四點,再后來干脆通宵不睡。
與“一到晚上,人就特別精神”相對的,一到白天,人就特別萎靡。
是的,他不想起床,用他自己的話說,“恨不得一覺睡過去才好”。
小武的問題不是個例。看看我們周圍的人,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這種想法: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
我的一位朋友,高知,公司的高管。她雖然沒有小武這么極端,可是,也是“晚睡晚起”的“重度患者”。這讓她很焦慮。
因為,她知道,熬夜對身體必然不好,尤其是她這個年紀,也熬不起了;她知道,晚上身體在排毒、造血;
她知道,睡不好,第二天氣色和精神有多差,更何況,還有一整個部門的員工等著她指哪打哪呢......可是,縱然知道這些,也沒有用。
每每一到晚上,所有這些知道的道理,都抵不過深夜追一部劇帶來的快感。
每當夜深人靜、自己沉浸在追劇的劇情中的時候,那種愉悅和滿足,是無可比擬的。
而這時,所有的道理,都顯得那么蒼白,一切的理性,全部失靈。
02.
晚上不睡,因為那是自己的時間
一次聚會,聊到晚睡這個話題,大家都說:晚上是“舍不得”睡。
夜深人靜,我們抱著手機、電腦或者pad,追劇、刷綜藝、看小說、打游戲、逛淘寶;
或者,只是停不下來地刷朋友圈、抖音和微博,內(nèi)容不盡相同,我們卻有著高度相似的心境:舍不得睡。
為什么“舍不得”睡?因為,“晚上的時間”太寶貴了。
可是,為什么到了晚上的時間才變得寶貴?因為,那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時間。
晚上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手機里的工作群終于消停了;家里的事情也可以暫時不去操心;工作了一整天,我們才終于“贏得”晚上這片刻的安寧和享受。
摒除外界所有干擾,我們終于可以和自己安靜地在一起,并且,做自己開心的事。這才是難得的屬于自己的時間。
沒有這一刻的放縱和任性,哪有白天奮斗和努力的動力?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晚上不想睡的原因。
屬于自己的時間,這是很大的心理慰藉。
03.
早上不起,因為那是別人的時間
和“晚上不想睡”相對的,是“早上不想起”。這雖然在我們生活中習(xí)以為常,卻是一句挺矛盾的話。
單從這句話來看,“晚上不想睡”,一定是因為我們覺得時間寶貴,恨不得增加“醒著”的時間,多做一些事情。
而我們能把控的時間,貫穿在從我們早上睜眼后到晚上閉眼前。
那么,如果我們覺得時間寶貴,我們應(yīng)該很有積極性地早上恨不得早點起床才是啊。
可是,我們偏偏不是,我們覺得時間寶貴,但是,早上又并不想起床。這是不是很矛盾?
所以,這里的原因只有一個:晚上的時間和白天的時間,同樣是時間,對我們來說的意義卻不一樣。
有這么一句話,叫醒我們的是“夢想”。
“夢想”可能有點大,不是每個人都找到了,可是,至少,我們之所以愿意醒來,一定是因為,即將開始的一天,是對我們有吸引力的。
那么,反之亦然,我們不愿意醒來,是因為醒來后要做的事情,即將開始的一天,對我們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的。
那么,白天,我們都經(jīng)歷了什么?
一位已婚媽媽描述說:她早上根本不想起床,因為起床之后,全是責(zé)任:
先要和小孩斗智斗勇、軟硬兼施地把孩子從床上拉起來;再檢查孩子上學(xué)要用的書本文具;然后再收拾自己......
以這種戰(zhàn)斗的姿勢開始一整天的生活:繼而就是面對上班的“糟心事”,復(fù)雜的人事斗爭,永遠都已經(jīng)時間緊迫和困難重重的項目的推進......
然后,一天下來,從公司下班,回家里上班:輔導(dǎo)孩子功課,或者陪玩,和公婆偶爾會有的摩擦,和丈夫偶爾會有的冷戰(zhàn)或者激戰(zhàn)......
這就是她白天的生活。
也許我們已婚或者單身,有娃或者沒娃,可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的生活,大概率上,恐怕都是大同小異,那就是:白天的生活,被意義和責(zé)任填滿。
04.
白天,我們?yōu)椤罢_”而活
看看這一整天的生活,誰能有動力離開那張床?
所以,并不是我們不起,是我們沒有動力起。我們白天的時間,基本上是被所謂的“正確的道理”填滿。
比如,我們早上起床,就應(yīng)該努力賺錢,努力拼搏;同事交往,就應(yīng)該有一團和氣的好人緣; 在領(lǐng)導(dǎo)眼里,我們就應(yīng)該做一個勤奮努力的好員工;
回家,就應(yīng)該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抑或是子女的好爸媽......這些,都是“正確的”。
可是,這些所謂的“正確”,到底是誰規(guī)定的呢? 很多時候,我們明白的所謂的“正確”的道理,不是我們自己的道理,而是外部世界灌輸給我們的道理。
外部世界包括哪些?所謂外部世界,主要指的是不同時期,我們所面對的“權(quán)威”。
比如:兒時的父母,學(xué)生時代的老師,或者,社會主流價值觀告訴我們的“是非對錯”。
這就是所謂的“正確”。久而久之,我們把外部權(quán)威強加給我們的東西當成自己的東西,并且逼著自己去執(zhí)行。
我們的生活,就開始變得沒有樂趣,甚至變成行尸走肉。
因為,那并不是我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05.
解決了為誰而起,才能改掉“壞習(xí)慣”
為了改變這個“壞習(xí)慣”,我想,我們都做過很多努力。比如,逼著自己晚上早點睡,早上早點起。
可是,一般來說,這種做法需要我們耗費極大的毅力,而且,收效甚微。
這樣做,常常會導(dǎo)致我們跟自己較著天大的勁,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做不到。
說不定,還要給自己貼上一些標簽:懶,沒毅力,自控力差等等。
可是,問題來了,仍然有人每天規(guī)律生活,甚至,早上恨不得早點起床,開始新的一天。而且,似乎看起來并不需要付出什么極大的毅力。
這種“恨不得每天早上早點起床”的想法,如果是發(fā)自本心,通常是因為,我們重新找回了讓自己“早上睜眼”的動力。
所以,解決“晚睡晚起”問題,最好的方法,不是逼著自己“早睡早起”,而是:找到自己真正的動力。
再說到文章開篇我的這位來訪者小武。
咨詢中發(fā)現(xiàn),其實小武之所以“日夜顛倒”,其實是他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
大學(xué)的時候,他熱愛健身,畢業(yè)后一度想從事這一行,但父母強烈反對,還逼著他找了一份文職工作。
結(jié)果,工作了一年,他就因為“情緒問題”辭職。
因此,看起來所謂的“情緒問題”的背后,其實是他對父母的“被動攻擊”。
后來,小武找回原來的夢想,去做了一名健身教練。至于晚睡晚起,早就不是問題了。
找到真正的動力,就能把“晚上不想睡”的那個動力,轉(zhuǎn)化為“早上恨不得早點起”的動力。因為,我為自己而起。(作者三木水|來源|三木水心理工作室)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也是“晚睡晚起嗎”?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責(zé)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