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擾: 當別人在旁邊小聲說話時,你感覺他們也許在議論你;
當和別人聊天時,一句無心的話就戳到了你的痛點,讓你無法釋懷……
每當這個時候,別人是不是這樣回應你:“別想太多啦,你就是太敏感了!”
當你被貼上敏感的標簽時,你的一點不尋常反應都會被認為是小題大做、太矯情、反應太激烈。
林黛玉就屬于多愁善感、特別敏感的人。
外部世界的任何一點變化總能讓她與自己悲慘的身世聯系起來,顧影自憐。
像她一樣無病呻吟的這種人,被稱為高度敏感的人,這類人以女性偏多。
她們有時會讓人感覺行為古怪,難以理解,甚至還會被貼上“有病”的標簽。
但其實,這些都是對高度敏感人群的誤解。
01.
高度敏感人群是特別的存在嗎?
我們對高度敏感有很多誤會,其中一個認為他們是特別的人群。
但據統計,高度敏感的人群占到了15~20%,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比例。
而且,男女在性別上,并沒有較大的差別。
德國高度敏感性研究方面的專家卡特琳·左思特,本人也是一個高度敏感者。
她結合自身的體驗,以及臨床接觸的大量的高度敏感人士,寫出《高度敏感的力量》這本書。
她認為,高度敏感并不是一種心理問題,也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稟性。
高度敏感者天生擁有一種特殊的神經系統,能比其他人更深入、敏銳地感知并處理內外刺激。
他們常常能感覺到別人毫無察覺的事物,然后立刻進入一種持續激發狀態。
簡言之,高度敏感者的特點是:極易感受到刺激,而且對刺激的反應也更迅速、更強烈。
因此,高敏感的人會有很多劣勢。
高度敏感的人,容易將自己跟別人做比較。
這種攀比心,可能跟我們早年的養育環境有關系。 父母總是拿“別人家”優秀的孩子跟我們做對比。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會以某個子女作為榜樣,這會讓我們在成年后的生活環境中習慣與他人去做比較。
另外,高度敏感的人缺乏邊界感。
他們很容易將任何其他事情與自己扯上關系。
一些抑郁的人看到陰沉的天空情緒就會很低落;身邊好友不高興,他們就會擔心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
高度敏感的人,還容易產生自我懷疑。因為內在極其脆弱,懷揣一顆玻璃心,就很容易受到傷害。
這種不自信,會讓敏感的人把自尊看得尤其重要。
但同時,高度敏感也具有很多的優勢:
高度敏感的人反思能力超強,有效避免了魯莽的決策;
ta們能體味到生活中極其細微的感覺,從而增加他生命的厚度和深度;
在細致的工作中,因為完美主義,ta們會極度負責、注重細節,力臻完美。
心理咨詢師的圈子里,就有很多敏感的人。
敏感有時會成為職業上的一個優勢,讓他們能更加敏銳地捕捉到來訪者的情緒變化,很容易在情感上與來訪者產生共鳴。
02.
如何面對敏感體質?
首先,告別完美主義。
完美只是一個幻想,大自然創造的萬事萬物,都是不完美的。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走向成熟完整的第一步。
其次,減少外部關注,增加內部關注。 不要把關注點都放在別的人或事物上,多感受自己的內心。
當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可以嘗試問問自己:
這件事情真的是我想要去做的嗎?
可以滿足我的需要嗎?
他對我的評價是客觀的嗎?
我真的很了解自己嗎?
當我們重新審視這些問題時,我們會對自己堅持的東西變得更加堅定,我們也更容易遵從自己的內心去作出選擇,做自己的主人。
最后,真實的面對自己。 過分追求完美的傾向容易導致遠離真實的自己。
當我們真正能夠去直面自己內心的陰影以及脆弱時,我們才會學會關愛自己。
要學會認可和接納自己不完美的部分。 我就是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
敏感可能只是我們文化定義出來的貶義詞,它也可以是上天賜予的一種天賦。
當我們換個角度時,也許就更能夠去發揮它所帶來的優勢,活出我們的敏感力。
如果無法接納自己的敏感脆弱,可以尋求咨詢師的幫助。
咨詢師能幫我們更好的地接納自己,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活出豐滿的人生。 (作者|任麗 來源|任麗的心靈空間)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是高敏感的人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