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18日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關于海洋邊界層動量通量的研究成果顛覆了傳統科學認知,研究發現,海洋中的動量通量可以顯著大于風應力。
海氣動量通量直接驅動海洋中各種運動,主要由海面風輸入。受觀測能力及波湍分離方法等限制,傳統邊界層理論一直認為海洋邊界層中的動量通量等于或小于海面風應力。然而,海洋一所黃傳江研究員和喬方利研究員最新的觀測結果顛覆了這種假定。

南海北部海洋氣象塔的觀測平臺
科研團隊歷時6年,前后進行了3次現場科學實驗,利用固定在海洋觀測塔上的精密觀測儀器,對海洋邊界層中的流場和海面風場進行了精細、同步高頻觀測。利用最新發展的波湍分離方法及湍流去噪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再利用經典的渦動相關方法直接計算海洋中的動量通量和海面風應力,最終獲取到從海面大氣到上層海洋的整套高質量湍流數據,在國內外首次發現海洋中的動量通量可以顯著大于風應力,且基于現場觀測揭示了海洋動量通量與海浪之間的直接關系,顛覆了傳統的理論假設,深化了對海洋邊界層動量通量的科學認知。
這一科學發現可進一步提高海洋和氣候的預測預報精度,更好地服務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該研究成果被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會刊《地球與空間科學新聞》作為“編輯亮點”的形式進行了報道,被認為“對海洋動力學提出了新的挑戰,甚至會引發科學論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