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18日訊 第二屆中小學手工藝大賽作品征集日前結束。18日,記者在院士港看到了這些精美作品:用烙鐵畫描繪鐘南山頭像致敬英雄、用面塑捏出入校防疫要求提醒師生、用國潮圖案傳遞中國文化、用廢舊電腦組合機器人……青島的“小巧手”們捧出的作品驚艷眾人。


青島北仲路第二小學一年級二班的郭忻怡用衍紙畫拼成五彩斑斕的中國地圖,鞍山二路小學三年級一班的姜沐辰用廢舊電腦主機拼裝了“星際機器人”,青島吉林路小學王昊瀅用超輕黏土浮雕的形式制作故宮模型。市北區第二實驗小學的陳樂淘學著用平針、鎖邊等針法縫制布老虎,再配上毛球耳朵、花朵眼睛,讓傳統布老虎有了活潑可愛的形態。在作品說明上,她寫道:“在民間,老虎圖案有消除災難的含義,希望我做的布老虎給大家帶去平安健康。”青島遼源路小學生凱欣的建筑模型——山東農村小院以姥姥的農村院落為原型,用紙盒打底,白膠粘貼水井,再把廢舊電線銅絲進行處理,折成樹干,廢舊海綿染色做樹葉,鋪滿院子的辣椒、玉米是太空泥作品,笤帚、柴禾堆由小樹枝拼接而成。青島西海岸新區香江路第一小學王佳馨的作品“繁花似錦”是布藝,每一片花瓣都要手工折疊粘合,層層疊疊的花瓣呈現出盛唐文化的華麗。青島西海岸新區五臺山西路小學李炳赫的“航母”是硬紙板做的,小作者精細地粘貼、涂色,捧出自己心目中的國之重器。


據介紹,今年是中小學手工藝大賽舉辦的第二個年份,青島市少年科學院共收到作品300多件,作品按照種類可以分為布藝、陶藝、黏土、繪畫、篆刻等,種類繁多的作品表達的主題卻相對一致,大部分作品與抗擊疫情有關。青島芙蓉山小學的5名學生合作了《一米線距離與體溫檢測》。疫情期間,入校時要間隔一米,并測量體溫,學生的創意就來源于此。作品上,校門口右側有面塑的測溫棚,棚內安裝紅外線測溫儀。學生穿著校服,戴著口罩,依次站在一米線后等待測溫。體溫超過37.3℃的學生在校門附近的臨時觀察點,復測腋下體溫。學生鄭銳清說:“因為愛你,離你一米,這句話已經成為同學圈里廣為流傳的名句,所以參加手工藝大賽時大家一致要求做一個體現‘一米線’的作品。”青島外事服務職業學校的蘇唯嘉剪紙作品高77厘米,用陰陽結合的剪紙手法表達對戰疫一線人員的敬意。作品精致地剪出逆行者的群像,鮮紅的底色、飄揚的黨旗,描繪出全國人民齊心協力開展疫情防控攻堅戰的情景。(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文 韓星/圖)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