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最忙的地方,可能就是醫院了……
天天側躺在沙發上刷劇玩游戲
大三女生脖子轉不動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下沙院區骨科門診“爆滿”,骨科馬建軍副主任醫師一上午接診35個患者,近一半都是新病人。
原定11點30分結束的門診,足足推遲了半個多小時。
“有的患者原來脖子不痛的,過了個年脖子轉不動了;有的患者原來腰椎間盤突出只是輕癥,過了個年癥狀加重,不得不手術了。這個年過得‘傷不起’啊。”馬建軍感慨。
上午,大三女生娜娜(化名)捂著脖子走進馬建軍副主任醫師診室,“醫生,我的脖子不能轉了,一轉就痛。”
過年這些天,除了走親戚,娜娜多數時間都宅在家里,側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游戲,今天早上醒來,發現脖子轉不了了。
馬建軍安排娜娜做了頸椎X光檢查,發現娜娜的頸椎曲度明顯變直,同時,她的寰樞關節也半脫位了。“正常的頸椎形狀類似英文字母‘C’,這種弧度使得頸椎具有彈性。當我們長期伏案低頭、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電腦,就容易出現頸椎曲度變直,出現頸肩部的疼痛,肌肉僵硬感,嚴重的還會導致椎間盤變性、突出,壓迫頸椎管內的脊髓神經。而寰樞關節半脫位則導致了脖子不能正常左右轉動。”馬建軍表示。
好在娜娜頸椎問題發現尚早,馬建軍給她做了手法整復后,脖子的活動度就明顯改善,他再三叮囑娜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5歲的陳女士(化名)則沒那么“幸運”了。三四年前,陳女士就查出有輕度的腰椎間盤突出,有過腰痛、右下肢輕度疼痛的癥狀,休息一兩天就好了。這個春節,陳女士接連打了幾場麻將,最后一場麻將打完,她腰痛加重,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10米路都堅持不了。

“核磁共振提示,她的腰4/5椎間盤巨大突出,已經壓迫到了神經,需要做手術了。如果生活習慣好一點,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能維持在輕癥狀態,不需要做手術。”馬建軍坦言。
春節假期低頭游戲太入迷
26歲小伙腦梗了
26歲富陽小伙阿勇(化名)平時工作忙碌,好不容易等到春節放假,他天天熬夜瘋狂開打游戲,有時甚至兩只手機同時上。

2月9日中午,前一晚熬到凌晨3點,才起床的阿勇剛坐到飯桌前就感覺不對了——吃午飯時手哆嗦著拿不穩筷子,頭痛欲裂、看東西也天旋地轉。
以為只是沒有休息好,平日里身強體壯、沒有基礎疾病的阿勇又躺回床上,但這樣的情況卻沒有好轉,一天后,情況更嚴重,他身體跟喝醉酒一樣不聽使喚,走路一直向右側歪斜。
家人趕忙將他送往富陽當地醫院就診,當地醫院建議他轉診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之江院區就診。
神經內科柯青主任醫師接診阿勇,詳細問診后了解到,發病前一天,阿勇頭斜靠在沙發上,從晚上7點打游戲到凌晨3點。經過頭顱CT和磁共振檢查提示:阿勇右側小腦急性梗死,他被緊急收治住院。入院后經過詳細檢查,通過血管高分辨核磁共振顯示阿勇右側椎動脈夾層,原來,夾層造成的血腫把他的椎動脈堵死了,從而造成右側小腦半球梗死。

柯青主任醫師解釋,阿勇因為超長時間保持斜靠在沙發上低頭玩手機的姿勢不變,使得椎動脈在入顱段受到了長時間異常的壓迫,血液循環不暢,最終發生椎動脈夾層、血腫,引發小腦缺血性卒中。
經過積極治療,阿勇轉危為安,但他至少還要經過三個月到半年,血管才會大部分修復。
過節期間不節制
“假期心臟綜合征”找上門
“每年春節期間,‘假期心臟綜合征’的患者不少。”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常務副主任蔣峻說。
25歲的杜先生(化名)是安徽人,在杭州工作。今年春節,杜先生留在杭州和朋友們一起過年。
年輕人聚在一起氣氛熱烈,大家都挺興奮,敞開了肚皮吃喝,每天飯后的活動也豐富,總是熬夜到很晚。這樣的日子過了兩三天,大年初一中午,在和朋友外出游玩時,杜先生突然感覺到胸口悶痛、左前臂發麻,熬到晚上7點多,實在吃不消,被120送到浙大二院濱江院區就診。經檢查,杜先生被確診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醫院第一時間為杜先生進行了心血管介入手術,術中發現杜先生心臟中一條重要血管被大量血栓完全堵住。經負壓抽吸了六七次,才終于將大量血栓完全清理完畢。
浙大二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徐其淵表示,根據她了解到的情況,杜先生雖然沒有基礎疾病,但平時就有很重的煙癮,一天至少一包煙,同時也常熬夜,愛喝酒,這些都是誘發心臟方面疾病的危險因素。再加上過年過節沒有節制,暴飲暴食、醉酒、吸煙、熬夜,最終引發急性心梗。徐其淵提醒,這樣的患者,即使處理及時,也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心臟功能受損。
無獨有偶,就在昨天,浙大二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郭宇超也接診了一位因過節期間飲食不節制而發病的急性心梗患者。這位男性患者已經78歲,明知道自己心臟不太好,可從來不吃藥,過年了更是大魚大肉,葷腥油膩一概不忌口。昨天因胸痛被送到醫院時,心臟里的血管已經被堵住了3根,還好手術及時,目前情況平穩。
白天瘋玩晚上補作業
初中女生癲癇發作
年初六,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王美萍副主任醫師接診了一位初中女生。
女孩今年念初三,平時父母管得嚴,不讓玩電子產品,好不容易等來假期,從父母那里拿回心愛的手機,滿心激動和歡喜,追個劇,刷刷抖音,往往是一玩就忘了時間。
一晃一個星期過去了,很多作業還未做,她算算時間,后面得狂補才能夠完成,否則不僅被批評,弄不好還影響中考。于是,她白天按爸爸媽媽要求,早上看看書,下午出去看看風景,晚上則是另外一番“風景”:先是控制不住玩會手機,然后玩命似的補作業,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
一連3天,她白天陪著出去玩,晚上挑燈夜戰,終于抗不住了,在外出時癲癇發作……
王美萍介紹,這位女孩一年多前來就診,經過服用抗癲癇藥物后,一直沒有發作過,藥也一直在服,沒想到這次熬夜,太過勞累,才導致癲癇發作。
每逢佳節倍開心
痛風發作要人命
節后第一天,浙江醫院風濕免疫科的門診就非常忙碌,其中,痛風患者的比例尤其高,比起平時增加了一倍。
風濕免疫科鮑寶生醫師今天上午接診了一位25歲的男性患者小劉(化名),雖然還很年輕,卻已經有5年發作性關節紅腫熱痛的病史。“患者體型偏胖,血壓也偏高,一問他,說平時就好一口美食,但也知道太胖不好,所以有意識地注意飲食一段時間了。但一到春節,嘴巴沒管牢,想著難得放縱不要緊。”從前天開始,小劉就覺得右腳踝關節疼痛,今天忍不住上醫院,一檢查發現尿酸偏高,C-反應蛋白偏高,果然是痛風找上了門。
56歲的李女士(化名)也是今天上午前來風濕免疫科就診的病人,她有著有十多年的痛風史,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近一年來,陳女士都比較注意,痛風沒有發作過。不過,春節前后,飲食一時沒有控制住,闊別一年多的痛風又犯了,左膝、左踝、右肘等關節疼痛明顯,走路下地都困難,被兒子推著輪椅來送醫院。
浙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袁放主任醫師表示,痛風又稱“帝王病”,跟本身的遺傳體質有關系,大家生活條件好了,又不運動,患病就越來越多了,是繼“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后的“第四高(高尿酸血癥及痛風)”了。肥胖是痛風的危險因素,肥胖不僅增加痛風發生的風險,而且往往發病年齡較早。每逢佳節倍開心,吃著火鍋唱著歌,配著啤酒海鮮加燒烤,這些都是誘發痛風常見的因素。
便秘門診今天爆滿
和節日期間大吃大喝有關
“春節后第一天便秘門診爆滿了!”
今天下午1點多,浙江省人民醫院肛腸外科龔文敬副主任醫師看完上午的便秘門診,不由得發了個朋友圈感嘆,原先每周20人左右的便秘門診,今天竟然來了30多個病人!

是不是大家春節大魚大肉吃多了?龔文敬告訴記者,患者增加,和春節期間的飲食確實有一定關系。
比如,就有一位40多歲的女性患者,春節期間吃多了,結果放假到現在沒有拉出過一次大便。這位患者便秘10年了,春節前一個多月剛做了經肛門部分直腸切除手術,解決了直腸周圍阻力后,排便通暢了不少,便秘整體緩解。做完手術,開開心心過年,患者一下子忘記了自己便秘的病史,吃了很多年糕、糍粑等不易消化的糯米類食物,沒過兩天就腹脹明顯,解不出大便。忍了一個禮拜,這不,便秘門診剛開,她馬上到龔醫生這里“報道”了。
“如果只是單純的吃魚、肉啊,便秘可能不會特別嚴重,反倒是糯米、粗纖維等食物吃多了,無法消化,更容易出現便秘。”龔文敬說道。
還有一位50多歲的阿姨,也是同樣的原因導致便秘。這位阿姨很喜歡吃糯米類的東西,去年春節,就是糯米面食吃多了,引發腸梗阻進了醫院。今年春節,阿姨一家去海南過年,她還是喜歡吃糯米食物,這次又吃多了,在海南快兩個星期,大便一天沒上出,節也過得不開心。
龔文敬統計了下,一天內這30多個患者中,都有至少3年以上的便秘史,最長的有30年。大部分都是女性患者,年齡35-50歲為主。
“其實,對于正常人來說,偶爾多吃點,不至于便秘,或者說輕微便秘一下,馬上就好了。但對于本身就有便秘的人來說,節日期間大吃大喝,就會加重便秘。”
大魚大肉豪飲宿醉沒兩天
年輕男子“下面”出問題了
新年假期剛結束,有人急著上班,有人卻急著上醫院。2月18日,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泌尿外科門診外,35歲的張先生焦慮地來回踱步,等叫到號子,一個箭步沖進了診室。
還沒坐下,張先生就開始向邵逸夫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陳藝成“大倒苦水”。原來,張先生自年三十起,年初一,年初二都在家大魚大肉,豪飲宿醉,正享受著呢,不料年初三當晚,開始出現尿頻尿急現象,“下面”刺痛感越來越強烈。往后幾天,這種癥狀越發嚴重。
“晚上起來排尿3、4次,排完還總是有排尿不盡的感覺,我是不是得了絕癥啊!”張先生無比焦慮,腦子里閃過種種悲慘結局。
“別著急,十有八九是得了前列腺炎!”接診的陳藝成副主任醫師淡定地說。經過一番檢查,張先生果然是前列腺炎發作了,陳醫生給他配了口服藥物。
陳藝成醫師把這種現象稱為“節假日規律”。每逢重要節假日的長假后,來看前列腺炎的病人就會顯著增多,春節更甚。
“一個門診下來,因為節日期間生活不規律導致的前列腺病人比平時多出了好幾倍!”邵逸夫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陳藝成說。
過完年一身病,你中招了嗎?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