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今年的工作要點中提到,“要深入推進中考改革,有序擴大招生錄取改革范圍,完善省級統一的中考命題機制,著力提高命題質量。”2020年,青島的新中考剛剛落地。由原來“8科分數+3科等級”的模式改為“3科分數+2組等級”,即:語文、數學、英語以分數形式呈現,其他科目成績以等級形式呈現。今后中考政策會怎么調整?目前山東省沒有動作,但“中考全省統一命題”的話題再次引爆家長的強烈關注,在教育界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正方:統考貼近高考貫通培養模式
中考統一命題要怎么操作?雖然教育部沒有明確,但也有跡可循。2020年,濟南剛剛發布政策,調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評價方式,自2023年起,濟南市初中畢業年級學業水平考試總分為660分,體育與健康60 分,物理、化學等2個科目以分數評價,分值為物理90分、化學60分。多數人猜測,如果統考,濟南模式比較有參考價值。
采訪中,不少家長對統考表示期待。“統一命題意味著分數有對比價值了,各地區的基礎教育水平都亮出來,可以讓學校努力抓教育。”有家長表示,如果統考,青島學生的水平一定在全省名列前茅。
從萊蕪引進到青島中學的老師張立彬主要負責物理奧賽和自招方面的課程。感受兩地的教育環境,張立彬認為,統考是好事,特別有利于發掘奧賽苗子和備戰高考。“對競賽來說,早發現、早培養是最好的辦法,原來初中是有物理競賽的,后來從省的層面取消比賽,加上青島中考的物理、化學以等級形式呈現,學生不在這方面發力,很難早發現有特長的學生。”張立彬認為,要驗證中考評價方式是否準確,可以追蹤中考取得好成績的學生,看他們高考時是否表現優異。高考已經是全省統一考試,如果采取全省統一中考,會銜接的更加緊密,讓學生提前進入狀態。
反方:增加學業負擔操作存在難度
教材不同、學制不同,這兩項阻礙讓許多人認為無法實現全省統考。雖然山東省內大部分地區實行六三學制(小學六年、初中三年),但因為歷史原因,威海、萊蕪、萊西等地的五四學制(小學五年、初中四年)依然存在。并且在教材上,除了已經啟用部編教材的科目,數學等學科各地用的教材并不完全相同。相比于六三學制在九年級寒假前學完初中所有內容,五四學制的學生在八年級就已經學完新課,開始長達一年時間的中考復習。在緊張的備考里,多出半年時間復習,對學生意義重大。
“擔心統考會增加學業負擔,導致家長和學校更多追求分數,破壞教育生態。”青島二中校長孫先亮認為,中考評價方式不該全省統一,反而應該多元評價和招生。“全省統考,各地各校的分數一定會亮出來,進行全省范圍的比較。山東是大省,各地教育差異很大,統考會讓學校之間為了比拼考試分數‘擠壓’學生和老師,讓學校為了出成績,放棄一些素質教育應有的課程,在初中段就為追逐升學拼搏。”孫先亮擔心,統考會引發新的擇校熱,甚至產生跨地區的擇校浪潮。“我認為可以對基礎知識進行標準化的測評,來引導教學方式改革,而不是簡單地統一命題考試。”
他山之石:部分省市“全省命題”各有側重點
實際上,早在2019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中,就提到了“各地要進一步強化省級統籌,落實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管理省級主體責任,尚未實施統一命題的省份,應積極創造條件穩步推進省級統一命題。”
記者梳理發現,山西、安徽、福建等省份已經開始實行中考全省統一命題。山西省早在2010年就實行了中考全省統一命題,2020年受疫情影響暫停理化實驗操作、信息技術、體育三科考試,中考總分也由原來的730分調整為660分。考試科目則分為語文、數學、英語(包括聽力)、理科綜合(物理、化學)、文科綜合(歷史、道德與法治)。不過,山西已在個別地市試點將地理、生物納入中考計分科目。全省中考結束,評卷工作由各市招考中心負責。
安徽省則在原有全省統一命題的基礎上,推出了新中考方案,除了兩個試點城市外,全省從2020年新初一學生開始啟動。新中考方案實行初中畢業與高中招生“兩考合一”,考試科目有13個,其中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10個科目全省統考,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以及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由各地市制定政策,學校組織實施。生物、地理和信息技術在初二下學期考試,其余科目在初三考試,道德與法治、歷史是開卷考試。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省份已開始推進中考全省統一命題,浙江省穩步推進中考全省統一命題,但需要一步步統籌。遼寧省則已公布了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王世鋒)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