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22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自青島海關獲悉,2月20日,即墨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正式運行滿月,首月青島即墨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共完成出口貨物1639票,出口貨值8.7億元,國際市場遍布97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備案主體377家,實現首月業務“開門紅”。

海關關員審核市場采購貿易報關單。陳健 攝
去年9月份,青島即墨國際商貿城獲批開展市場采購貿易試點,今年1月20日,試點正式運行。疫情形勢下,為推進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業務順利開展,青島海關所屬即墨海關設置咨詢專線、發放市場采購辦事指南等方式,對商戶、貿易公司等市場主體開展“一對一”指導。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申報出口的商品,可享受海關24小時全程電子通關、簡化申報、預約通關、快速驗放等便利化舉措。
“一聽說自家門口的海關也開始試點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以后,我們就積極參與進來”青島即墨國際商貿城商戶楊曉菲說到。“為我們這樣的個體經營者提供了很好的出口渠道,不僅能免增值稅,而且出口手續也方便快捷。”在青島即墨國際商貿城,像楊曉菲一樣,被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惠及的商戶還有很多。
作為當前國家培育發展的對外貿易新業態之一,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具有準入門檻低、出口通關快、增值稅免征不退、允許多個主體收匯等政策優勢。在這種貿易方式下,小批量交易行為可以在法律允許下順利申報出口,充分滿足了個體商戶們的出口需求。
數據顯示,五金零件、塑料制品、鞋靴等支柱產業商品,在青島即墨市場采購出口商品中位居前列。下一步,即墨海關將結合區域性經濟發展特色,增強市場對外貿的服務功能,驅動區域性生產企業轉型發展,引導包括電商、金融、物流等多業態在試點下集聚,推動建立更加開放、繁榮的商貿生態系統。(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胡相洋 通訊員 王會杰)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