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春晚憑“從國畫里跳出來的小姐姐”《唐宮夜宴》出圈,如果我們也要扮上唐代仕女、明代將軍,應該去哪里?豫園華寶樓里正在舉行的“寶藏院國風體驗館”,成為春節以來最紅火的“穿越場景”——在這里,有著扮成歷朝歷代各種武將和仕女的全套服飾,甚至包括發簪、兵器等各種大大小小的配件。人稱“寶藏院獅座”的陳潔,就是這里的主理人。

在橫店“校場”合個影,我們都是大將軍
轉向國風潮
“我們的基數,其實就是15年前的動漫Cosplay圈”,陳潔是個魁梧的男生,頭頂扎小辮,兩側剃得光——為了便于打扮成古代將士的造型。他坦陳,十余年前的動漫展匯聚了一大批熱愛Cosplay的年輕人,“當時流行的都是日本動漫造型,如今國漫盛行,大家都轉向國潮國風。”

陳潔和“漢服小姐姐”
這不僅僅是風向問題,本質還在于“傳統文化的層次太豐富,大有玩頭。你想,最普及的Cosplay服裝就是日本校服,那也就是一套格子裙,格子裙能翻出什么花樣?而中國唐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將士甲胄就有很多講究。”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導演組里就有甲胄愛好者,因而該劇里的甲胄基本復原了唐代實戰使用的戰甲——例如崔器的龜背甲、雙層甲等,以及大將軍陳玄禮穿戴的體現身份地位的儀仗甲——金漆云頭烏錘甲。在國風體驗館里,就陳列著《長安十二時辰》里的一套鎧甲。
陳潔對不同朝代甲胄的分類、功能如數家珍,但他首先介紹的是這些統稱“甲胄”:“不是‘甲胃’哦,很多人上來就問有沒有‘甲胃’——甲胄,上面是出頭的哦!”
一圓將軍夢
陳潔從小喜歡戴敦邦的畫——水滸108將,各有英武之處。因而,他觸類旁通地去研究三國文化甚至道教文化,自然貫通了中國歷朝歷代的服飾知識及其背后的審美取向、社會生活乃至政治因素。他介紹道,男生流行穿甲胄,起初總是因為想圓將軍夢。
制作甲胄的基本材料是金屬——為了穿戴起來輕就選鋁,若求仿真則選擇鋼鐵,如鱗片一樣一片片手工縫紉到整塊皮面上,大致形成“馬甲”形。這是最低標準的“簡配”。然后,加上護手肘的金屬、頭盔,稱手的兵刃、盾牌,乃至內里加塊護心鏡等等。甲胄最輕的也要十幾公斤,20公斤以上的則為重甲。“但是穿戴上身之后,只要扎緊,就不會感覺很重,這和現在人體工學的書包一樣。”他的解釋通俗易懂,“十年前,手工打造一套甲胄的效率差不多是一年一到兩套,所以造價頗高,僅一個頭盔就要7萬元,整套在10萬至30萬元左右。”現在,鋁制鱗甲可以開模,但基本上也只有這幾項可以機械化生產,大部分還是要手工制作,所以最普通的一套也要數萬元。”
陳潔個人收藏的中國甲胄不低于三五十套,“我現在的夢想,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穿上全套。不穿的時候,有地方陳列,就很高興。”

騎著自行車“穿越時空”
市場潛力大
據悉,國風服飾中最先火起來的漢服,去年一年的全國產值已破百億。漢服的“高端”玩法沒有“上限”——為了做到與古代發簪一模一樣,有人去佳士得拍賣回來點翠——古代用于制作首飾的翠鳥羽毛,然后找人自制仿古首飾。因而,一套漢服6000元左右的價格;兩三萬元的一個發簪,尚算步入“高階”。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有著各類頗受追捧的國潮國風大活動,引發各類同好聚會。西安有“中國華服日”,西塘有“漢服文化周”,橫店有中華禮樂大會暨華夏漢服文化節。穿漢服的姑娘會稱自己穿的是“袍子”,因而彼此是“袍友”。穿甲胄的男生不僅全副武裝,還會真的騎上高頭大馬——且馬也能披掛上甲胄。一般情形下,就是身穿甲胄騎大馬的三四十位古裝將領“開道”,身后可以跟著幾百甚至上千位“袍友”……場面壯觀,讓人恍如隔世。國際上還有“全甲格斗大賽”——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斗士,穿戴上代表各自國家的甲胄貼身格斗,“中國代表隊的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可以拿個第三第四名”。
目前,陳潔的本職工作就是參與各類商業活動,商場內、影視城、旅游景點都需要他們去展現九洲華夏盛景。能把愛好與工作相結合,他欣喜不已:“就像小時候別人家小孩都沒有游戲機,但是我有一個……我現在想的就是在家旁邊把安置甲胄的門面借下來。”他還與“古代大將軍”朋友們一起真的在橫店拍視頻,畫面可以與古裝電視劇一較高下……(記者 朱光)
責任編輯:李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