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記者專注了解浮游生物知識。
一滴海水里,可能藏著形態各異的浮游生物。你知道常見的浮游生物有哪些嗎,它們有怎樣的作用呢?從第一海水浴場和中山公園小西湖分別捕撈上來的浮游生物,在顯微鏡下會呈現怎樣的形態?近日,晚報小記者來到青島水族館的浮游生物實驗室,上了一堂有趣的實驗課,與新鮮捕撈上岸的浮游生物展開互動。
初識:了解各種浮游生物
青島水族館的科普老師郭嘉紮為小記者們介紹了浮游生物知識。浮游生物泛指在海洋、湖泊及河流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沒有移動能力,或者移動能力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動,只能隨水流移動的生物群。按營養方式,可分為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按個體大小,可分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和超微型浮游生物。幾種典型的浮游生物主要包括水母、磷蝦、水蚤、硅藻、藍藻、草履蟲、金藻,以及水體中的細菌。海蜇和毛蝦等浮游生物是重要的海產品。

顯微鏡下的浮游生物形態各異。
“我見到了采樣用的過濾網,還知道了浮游生物終生隨波逐流,四海為家,大到10多米長的水母,小到不足5微米的細菌,都是浮游生物。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藍細菌,在約30億年前,它們中的一種發生突變,開始進行光合作用,生產氧氣,氧氣對其他大多數細菌是有毒的,經過漫長的演變,才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平安二小的韓承昱聽得津津有味。
“老師通過投影儀給我們展示了顯微鏡下的浮游植物——硅藻。它的樣子千姿百態,有的像一根棒球棍,有的像一節節骨頭,還有的像一朵小花。硅藻十分特殊,它的細胞壁是由玻璃的原料二氧化硅組成的,而且它還能制造氧氣,地球上有很多氧氣都是它制造出來的。由于硅藻分布廣,種類繁多,還被稱為海洋上的‘草原’。 ”萊蕪一路小學的王馨悅也收獲了新知識。

小記者在水族館浮游生物實驗室合影。
洞悉:小小生物作用多多
小記者們了解到,浮游生物是水域生產力的基礎,大氣中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是由海洋和湖泊中的浮游植物吸收的。磷蝦屬于大型浮游生物,是魚類和須鯨的主要餌料之一,南極海洋中的磷蝦數量最多。屬于小型浮游生物的有孔蟲類和放射蟲類的殼,是海洋沉積物中一類重要的古生物化石,這些沉積物的種類組成和數量變動,不僅可作為鑒定地質年代和反映古代海洋環境的科學依據,而且還可以作為勘察海底石油的一種重要標志。浮游生物可作為海流指示種,對探索海流流向有一定幫助,有些浮游生物因具有富集放射性同位素的能力,可以作為水域被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的指標。
此外,有些浮游生物也可以作為污染的指示種。藍藻、甲藻等浮游生物若繁殖過盛,可產生湖靛或赤潮,造成大批的魚類等水生動物死亡,是水質變差以及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標志。由于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重要性,浮游生物學日益受到各國生物學工作者和水產學工作者的重視。
現形:火眼金睛仔細尋覓
科普老師給小記者們講解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大家迫不及待地分組操作起來。 “老師把采集好的海水滴到顯微鏡置物臺的切片上,我們用400倍的顯微鏡觀察這些海水。操作顯微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先是看到了一條大大的長蟲,老師卻告訴我這是一個氣泡,是由于沒有壓好造成的。”經過老師的專業指導,平安二小的韓承昱終于通過顯微鏡看到了貝殼類的細胞,“這足以讓我興奮,因為我看到了平時看不到的微小世界,太神奇了。老師還把他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鏡像通過大屏幕投影給我們觀看,讓我大呼過癮。 ”
“老師挨個往我們的顯微鏡上滴上一滴水,我們慢慢地調試著,在一大片亮白中突然顯現出一個個奇異的小圖案,實在是驚到了我。老師一個個給我介紹,那幾個規則的圓圈是氣泡,那一個‘小彈弓’是纖維,那些稀奇古怪、黃黃綠綠的圖案才是浮游生物。”文登路小學的巨博暄還用手機拍下了顯微鏡里的所見。
“我仔細觀察,發現這些浮游生物都是綠色或者黃綠色。突然,我發現一群白色的東西若隱若現,郭老師看了笑著說,‘同學,你看見的是一群死了的硅藻,你看,它旁邊還有一群活著的硅藻呢! ’我仔細一看,果然旁邊有十幾個活著的黃綠色硅藻,我感覺它們的形狀很像童話中女巫用的藥瓶,真是太有趣了!經過這次參觀,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浮游生物的知識,也學會了動手用顯微鏡觀察,收獲真是太大了。 ”臺東六路小學的孫浩哲體驗到了有趣的一課。
“一滴水里有什么?一滴水里有三千大千世界,住著多種多樣的浮游生物。當我把目光聚焦在顯微鏡上時,簡直驚呆了!針狀的、管狀的、三角形的……經過老師的講解和在顯微鏡上的觀察,我明白了一些關于這些神奇小生物的知識。 ”青大二附小的許琪文感受到了奇妙的“微觀世界”。
小記者手記
探索浮游生物的秘密
●葛旃彤(臺東六路小學):一滴海水里竟然能藏下一座動物園?這就是顯微鏡下的海洋浮游生物世界。一個浮游生物只有幾微米大,經過采集的一滴海水里,竟然可以有數千個浮游生物。這些小家伙形態各異,透過鏡頭,“五角星”“毛毛球”“梅花瓣”……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的浮游生物一一顯現。一滴海水就能成就一個大世界,這神奇的顯微鏡,開啟了我的無限認知旅程!
●巨博暄(文登路小學):人人都說 “滴水滄海”,這是比喻和夸張。但對于浮游生物而言,這卻是事實。浮游生物沒有自己行動的能力,只能靠海水的波浪來移動。如此之小又無法移動,所以它們才能藏在一個個小水滴中。我其實挺好奇這些浮游生物的,想著自己哪一天變成了浮游生物,是否能擁有自己的宇宙?今天,我見識到了浮游生物眼中的“微觀世界”。
●王馨悅(萊蕪一路小學):我在顯微鏡中看到了許多奇怪的東西,有的圓圓的,像一枚硬幣;有的呈三角形,像一塊餅干;還有的奇形怪狀,像一只蟲子……真沒想到一滴海水里竟然隱藏著這么多的生物!這次活動讓我了解和觀察到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學習了硅藻的知識,也讓我下定決心長大以后一定要探索海洋,了解海洋的奧秘。(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首席記者張譯心 攝影 宋新華 小記者 韓承昱 葛旃彤 巨博暄 劉育彤 車昊敏 王馨悅 許琪文 孫浩哲 聶凡斐 趙昱冰)
責任編輯: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