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25日訊 平度扶貧任務占青島市一半以上,是青島脫貧攻堅主戰場。近五年來,平度市扶貧辦堅持以實干+創新為主線,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成效,2020年11月滿分通過省級驗收評估,連續四年獲得青島市扶貧工作考核第一名。
創建產業扶貧農創體模式。將專項資金擇優注入32個“扶貧農創體”,發揮其產業帶動、培訓示范、就業創業等帶貧減貧綜合作用,帶動貧困對象穩定脫貧。其中崔家集鎮統籌6個貧困村540萬元扶貧資金,聯村建設西紅柿大棚36個,短短3年時間擴大到800個,2020年又整合扶貧資金和社會資金2.3億元,建成占地1612畝的崔家集扶貧農創體產業園,帶動全鎮形成占地6000余畝1200多個大棚的櫻桃西紅柿產業,扶貧資金項目示范引領效應得到生動體現,成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典范,2019年入選全國“脫貧攻堅基層實踐”典型案例。
實行貧困戶分類管理模式。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為重點幫扶、適度幫扶、跟蹤檢測三大類,因戶制宜,分類施策,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等相關政策44項。堅持常態化調研督導,累計走訪貧困戶3萬余戶(次),確保對象精準、措施精準、效果精準。率先實施“由貧弱走向美麗”融合發展模式。推動機構融合、任務融合、資金融合,2017至2018年將全市209個貧(弱)村全部納入美麗鄉村范疇,利用創建美麗鄉村政策資金資源,一體謀劃、同步提升,把貧(弱)村率先建成美麗鄉村,進一步提升“五通十有”配套水平,鞏固退出質量。
創新扶貧項目實施管理模式。推行全流程專家審驗制、第三方評估制、全環節公開公示制,制定扶貧項目實施程序、資產及其收益管理等制度,拓寬扶貧資產收益使用效能,探索實施鎮級項目收益覆蓋插花村貧困戶幫扶,建立起規范、完善、操作性強的工作機制。創新志智雙扶模式。“脫貧心理疏導隊”經驗入選《脫貧攻堅為什么能:案例解讀精準扶貧》全國50典型案例,“行走的書箱”文化扶貧模式榮獲全國圖書館文化扶貧鄉村振興案例三等獎,扶貧題材呂劇“菜王當家”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
積極推進解決相對貧困省級試點。創建“3721”工作體系:劃定相對貧困識別標準;建立幫扶政策體系,實施產業幫扶、教育幫扶、健康幫扶、保障幫扶、就業幫扶、金融幫扶、志智雙扶等措施;制訂了相對貧困家庭成員界定及收入認定指導意見、相對貧困人口動態管理方案;明確了一張約束清單,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記者 王凱)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