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25日訊 人勤春來早!新年剛過,平度市云山鎮的草莓大棚里,第四茬花朵已經綻放,果農們彎腰扶壟修剪老葉,為的是讓40多天后成熟的草莓汲取更多營養。正值草莓上市季節,鮮甜可口的草莓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青島寶葉果蔬合作社負責人左寶葉和丈夫王克儉,用自己的勤勞雙手種出了甜蜜的生活,還帶動150多戶村民增收致富。據悉,平度云山鎮草莓種植歷史悠久,當地特殊的地質條件、充足的光照及地下百米礦物質水源的灌溉,使得云山草莓遠近聞名,產品遠銷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夫妻倆種植草莓十多年
走進青島寶葉果蔬合作社,理事長左寶葉正忙著跟客戶發微信接訂單。大院內,一輛輛拉滿草莓的電動三輪車不用別人招呼,很自覺地開始了登記、過磅、分揀、包裝,一系列程序忙完,旁邊等待的客商們立即將草莓裝運上車。“今年草莓的總體價格還可以,相比去年行情見漲。”今年48歲的左寶葉在當地可是名人,她與草莓打交道十多年,在草莓種植、銷售方面有其獨到的眼光,因此深得種植戶和客商們的信任,大伙兒親切的喊她“草莓皇后”。
回想當初,左寶葉兩口子也是從苦日子里熬出來了。最初那幾年,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兩畝草莓地,每天起早貪黑忙活,一年下來收入還不足萬元。經過多次外出參展學習,左寶葉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單打獨斗不如抱團取暖!

2009年,左寶葉與丈夫籌借了10萬元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單純依靠種植戶的土技術明顯不行,左寶葉自掏腰包,多次請農業專家來指導種植技術,向社員們普及科技種植的好處,實踐和理論的結合,讓左寶葉的草莓從產量和質量上贏得了好評。
效益可觀畝收入三萬元
與一般家庭“男主外女主內”不同,左寶葉可是實打實的“女漢子”,談客戶、講價格、出門參加展會、去外地傳授種植經驗……這些都是左寶葉的強項。而丈夫王克儉則負責在家收發貨,指導合作社的社員無公害種植。近段時間恰值第四茬草莓開花階段,兩口子都比較忙。一個負責第三茬草莓的銷售,一個不時的到大棚里巡查,讓社員們盡快的修剪老葉子。

“一畝草莓平均換茬五六次,越往后價格越便宜。第一茬草莓的價格大約在65元每斤,這個價格也就持續十天左右,后面就陸陸續續大范圍上市。” 王克儉最近正準備借鑒東北地區“打冷”種植法,通過讓草莓提前冬眠、喚醒的方法來實現草莓成熟。這也就是打個時間差,但卻是個增收的好辦法。“今年草莓收購價格在6元到9元之間,客戶根據品相和品質來定價。雖然市場上價格比較可觀,但從地頭到商超還有許多環節,種植戶一畝地最多能剩三萬元左右的利潤。”王克儉說。

到今年為止,青島寶葉果蔬合作社已發展社員150余戶、300多個種植大棚的規模。為了帶動更多的種植戶走上致富路,左寶葉夫妻倆不斷開拓創新,每天約有1200多斤草莓從他們這里銷售到全國各地。“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更多人知道我們云山不光有膠東第一果的大櫻桃,還有香甜可口無公害的草莓。”左寶葉說。

延伸閱讀
打造青島最大草莓產業基地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云山鎮草莓種植面積約2萬畝,產量約3.7萬噸,年產值近7億元,產品主要銷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根據歷年統計情況看,每年全鎮新增草莓種植面積1000余畝。而青島寶葉果蔬合作社生產的“寶葉金”草莓多次在中國草莓文化節擂臺賽上獲得金獎。
2020年,平度市農旅集團投資3915萬元建設的“云山特色農產品產業園”正式啟動,項目占地約265畝,以草莓種植的農業現代化、規模化、品牌化建設為主打,規劃建設69座草莓日光溫室。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青島最大的草莓產業基地,在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打造國內知名的草莓特色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草莓產業高質量發展。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馬丙政 蘭昌云 王德彬)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