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多,養老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目前,老人居家養老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方式。老人獨居腿腳不方便,子女總是不放心,可工作忙無暇照看,請保姆照料就成了很多家庭解決老人生活問題的首選方式。不過,請保姆卻成了眼下很多人頭疼的問題,有些老人與保姆相處總是有很多解不開的矛盾,甚至經常鬧得不可開交,從而導致頻繁更換保姆。當然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和保姆和諧相處的家庭,從經驗上來說,大都離不開“體諒、尊重、信任、真誠”這四個關鍵詞。
保姆一年換了十幾個
“一年內更換了十幾個保姆,前兩天新保姆剛剛上崗,希望這次能夠安定下來。 ”對劉女士來說,找到一個能夠長期穩定照顧母親的保姆是當下的首要任務。自從父親去世后,劉女士和兩個弟弟為母親請了第一個保姆。一個月試用期過后,老人和保姆互炒了對方的“魷魚”。 “老人控訴保姆懶惰不干活,沒事兒總躺著,還很少陪她聊天。保姆則表示老人看自己不順眼,十分難伺候。 ”劉女士緊接著又找了第二個保姆,開始的時候兩人相處的還不錯,保姆也挺勤快,人也非常干凈利索。但是沒過多久,一次劉女士去探望,母親悄悄對她說,這個保姆總是在家里呆不住,上午和下午都需要出去遛彎,而且一去就是一個多小時。有一次自己想上廁所,想讓保姆攙扶,一直等了半個多小時,直到保姆回來。
幾次溝通無果,劉女士只能給母親再換個保姆。前后一年多的時間,換了差不多十幾個,要么母親那邊抱怨保姆做飯不好、不愛干凈或者做事不勤快;要么就是保姆這邊覺得老人愛嘮叨,甚至還嫌保姆吃得多。短則一個星期,長的也不過兩三個月,劉女士表示,老人本就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氣,有時保姆難以理解和包容,雙方難以磨合,不得已才頻繁更換保姆。談及找保姆的難處,劉女士坦言,目前家政公司計時工較多,可以幫助老人打掃衛生和做飯,但24小時住家照顧老人的保姆并不好找,找保姆已經成了她每天的工作之一。
有問題還是要多溝通
請保姆是很多子女的煩惱,但也有老人和保姆從中找到了和諧相處的規律。今年90歲的韓驗堂和家里的保姆已經“和平相處”了五六年的時間。 “其實在我們家里的保姆工作時間都很長。 ”韓大爺告訴記者,要想和保姆處理好關系,其實無非就兩個竅門:信任和親情。家里的保姆都會試用幾天,覺得合適就留下,只要是留下的,韓大爺說他就會按照“用人不疑”的原則給與保姆充分的信任,不能天天疑神疑鬼。當然這種信任不僅僅體現在金錢方面,還要給保姆一個相對寬松的空間。在親情方面的竅門,更是和保姆友好相處的關鍵,“歲數小的當作是自己的孩子,歲數大一點的可以看作是兄弟姐妹,犯了錯誤該批評就批評,但平時親情關懷也不能少。 ”
當然,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習慣,平時的矛盾總是免不了,韓大爺說他經歷的這些保姆由于方言問題,也免不了產生一些誤會。而且,不同的教育水平,也不太容易找到共同話題。面對這樣的問題,韓大爺總是和保姆拉拉家常,先從對方的家庭成員聊起,往往能建立起不錯的溝通關系。至于做飯、打掃衛生這些日常瑣事,“有問題就提出來,當然自己也得放平心態,盡量多體諒、多包容。 ”
雙方都努力關系更和諧
老人的信任和體諒,在和保姆的相處過程中,可以很大程度地緩解緊張的關系。不過在家住浮山后的市民王軍看來,老人和保姆相處,本來就是一件挺微妙的關系,需要雙方相互的付出和努力。“保姆住在家里,沒有血緣關系,算不上親人,但卻做著本來應該由親人承擔的工作。 ”王軍說找保姆的時候,他一下子想起了當年一部電視連續劇《田教授家的二十八個保姆》擔心保姆難找,沒想到現在的保姆在家里一干就是四五年。“原來是找保姆照顧我父親和母親的,后來母親去世,多虧了保姆,不光照顧老人的生活,沒事還能和父親聊聊天,幫父親走出悲傷。 ”說起自己家的保姆王軍說他們兄弟兩個人都非常感激。老人愛干凈,不僅家里打掃得干凈,老人身上的衣服也換洗得特別勤。王軍說家里的保姆亓姐屬于特別開朗的那種,有事也會主動提,積極地和老人和家屬溝通,這就讓相處變得特別的簡單。“老人和保姆相處這個問題需要雙方都努力,生活習慣、生活背景都不一樣,摩擦難免,但雙方都要有包容心。而且日常工作,你全心全意對老人好,我們自然也會把她當作親人看。 ”王軍說保姆亓姐對老人好,他們也是看在眼里,節假日包個紅包,平時準備些禮物,相處的完全像親人一般。
專家支招
老人保姆關系 子女疏導很重要
在老人和保姆的沖突中,老人往往是沖突的發起者。采訪過程中,記者不止一次遇到“老人嫌保姆吃得多”這樣的話題,甚至有老人出門會反鎖家門,不讓保姆外出。針對這樣的問題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主任潘惟華告訴記者,這可能是老人生活中的很多負面情緒在作祟。潘主任介紹,老人晚年生活中負面的心理變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常態的變化,包括失落、自我價值感降低、子女空巢帶來的空虛感,不適應退休后生活規律的改變,還有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等一些負面的情緒;二是非常態的變化,包括老人癡呆、抑郁等帶有病理性的心理變化。在以上綜合因素影響下,加上老人和保姆獨處的時間較多,老人許多隱性的情緒就會發泄出來。
但是單方面要求老人自我調整或者以講道理的方式要求老人作出改變是不科學的。其實疏導老人的隱性情緒是有方法的,保姆在碰到老人各種不滿時,可以主動與老人溝通,先從表達自身感受入手。例如在飯量多少的問題上,保姆可以用示弱的方式表達,拉近雙方的距離,讓老人明白不能以自己的食量衡量保姆的食量。
同時,子女亦是疏導老人隱性情緒的關鍵人物,子女可以在老人和保姆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對老人循循善誘,同時讓保姆有表達自身感受的機會。
相關鏈接
照顧老人 試試這些高科技
對于保姆來說,照顧老人可不是輕松的工作,特別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很多保姆也是因為工作量較大,容易和老人發生矛盾。已經不少企業看到了這些難點,一批科技產品也正在奔向市場的路上。
對于大多數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床和輪椅是其主要的生活用具。但凡陪護過老人都會有一個體會,即使看著再瘦弱的老人,要幫助他翻身或坐起,并不是件輕松的事。于是,一張能輔助翻身、帶有助便功能的床,會令養老機構以及不少家庭非常期待。而目前這種智能護理床機器人已經出現,通過床體的各靈活部件,能夠輔助老人抬腿、坐起,而智能馬桶及排污收納系統,又可以讓老人在床上如廁,且保持環境清潔衛生。而床椅一體化機器人,則致力于解決床與輪椅之間的移乘難題。一鍵按下,床與輪椅之間全自動變換,在一定范圍內感應自動回床,整個過程中,機器減輕了大部分陪護壓力,且大大降低了老人移乘的跌倒、損傷風險。除此之外,可以輔助老人上廁所的電動升降坐便椅,也在淘寶上能買到,都可以幫助保姆來照顧老人。(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鵬 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 李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