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平方米的廠房里,一個個智能設備陸續調試進場,春節假期剛過,威海三陽服飾有限公司智能工廠項目便響起開工“奏鳴曲”。包括該項目在內,今年威海市確定了249個市級重點工業投資項目,計劃投資205.5億元,較去年增長25.5%。
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必須咬定“先進”不放松。今年,威海將技術改造、工業互聯網應用等作為重要抓手,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等手段,推動重點工業投資項目提升核心競爭力,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加大傳統產業技改力度,是企業向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方向發展,搶占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的重要途徑。技改尚未結束,三陽訂單已“爆倉”。“聽說公司今年要‘上新’智能化生產線,不少老顧客把今年的訂單一次性全簽了。”威海三陽服飾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林海琳說,預計四五月份,智能車間投產后,企業年產值能增長50%以上。
企業技改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服務。目前,威海市工信局根據問題清單、技術需求清單、資金需求清單、產業鏈配套清單“四張清單”發現的問題,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強化技改補助等市級政策落實。同時針對性向上爭取政策傾斜,爭取更大扶持力度,為威海市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隨著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企業參入到先進制造業“大軍”中來。今年,威海重點工業投資項目中技改項目達到160個,較去年增加54個。除了技改項目外,今年重點工業投資項目中大項目和工業“四基”項目的數量也明顯增多,高質量發展動力澎湃。

在威海萬豐鎂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超輕高強數字成型鋁鎂合金副車架產業化項目現場,整體基建、設備安裝已全部完工。“我們即將進入量產準備階段。新的‘拳頭’產品,將為我們每年帶來3個億左右的銷售額。”威海萬豐鎂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段軍鵬說。
提高企業技改、智改水平,威海市以“大手筆”持續推進。截至目前,威海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21個,比去年增加7個;2021年計劃投資1億元以上的項目48個,比2020年增加11個;工業“四基”項目2021年計劃投資66.4億元,比2020年增長27.2%。

“互聯網+先進制造”是威海今年推動工業重點投資項目的重要抓手。翻開市級重點工業投資項目清單,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首次列入其中。同時,清單內新增24個公共創新平臺項目,數量和投資均比去年翻一番。
以打造工業互聯網建設應用“威海樣板”為目標,威海市正推動建設1個綜合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10個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N個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逐漸打造“1+10+N”工業互聯網建設應用格局。年內探索推動工信部威海研究中心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性藍海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威高、迪尚等龍頭企業打造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3個以上,建成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60個以上。

作為“N平臺”之一,浦林成山(山東)輪胎有限公司綠色輪胎研發制造工業互聯網協作平臺項目已通過立項。企業應用系統分析師宋威介紹,到今年底,一個集綠色輪胎虛擬化設計、數字化與有限柔性生產、可追溯物流、低數量倉儲等為一體的全國性綜合信息平臺將初具雛形。
■記者手記
工業項目要咬定“先進”不放松
發展先進制造業,先進是前提,項目是支撐。今年,威海市聚焦工業“四基”、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確定市級重點工業投資項目249個,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技術層面的改造,能為企業帶來最直接的經濟效益。三陽“上新”智能生產線,預計帶動企業年產值增長5成以上;天潤工業自動化生產線投入使用后,預計今年生產效率提高3成以上……今年,眾多工業類企業紛紛將技改、智改等作為企業發展的“頭等大事”。為此,政府政策扶持也隨之“同比增長”。今年,威海市將繼續用“四張清單”摸清企業訴求,隨時為企業解決問題,把重點項目建設變成實實在在新的增長點。
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是大勢所趨。站在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實施省級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的嶄新起跑線上,威海市要建立健全由政府、企業及各類高校院所參與的合作聯盟,探索威海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具體路徑,推動更多工業項目“懂云”“上云”,在市場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初佳倫 張萌 通訊員 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