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3月2日
地點:日喀則市桑珠孜區 (海拔3860米)
天氣:16℃/-5℃ 晴
第一天的日記,沒想到關注度那么高。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的推送,得到讀者的廣泛轉發。我自己在朋友圈轉發的鏈接,有一百多個贊和幾十條回復。之前發的一條朋友圈,更是有二百多個贊、一百五十多條回復。感謝牽掛著我的單位領導、同事、家人、朋友,你們給了我繼續前進的動力。還有不少人說我胖了,說看到了“五月的風”。放心,過不了幾天你們就會看到一個簡約版的我,至于“五月的風”,今天讓你們看個夠。

晚上8點的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太陽才剛剛落山。
到達西藏的第一個晚上睡得不咋好,畢竟高原第一夜還是挺難熬的。寫完當天的日記已經是晚上11點半了,簡單洗漱一下,在12點前準時上床。新配發的枕頭有點矮,還有點不太適應。下午本來已經好轉的高原反應又出現了,頭一脹一脹的,但是比之前已經好多了。戴上氧氣吸管,靜靜地等待睡眠的到來。整個晚上,前半夜睡眠質量很差,中間醒了好幾次,看表都是才一兩點鐘。后半夜還行,有一覺整整睡了3個多小時。日喀則的日出時間比青島整整晚兩個半小時,早上8點天才蒙蒙亮的時候,我就醒了。
晚上9點,青島援藏干部公寓樓前,“五月的風”亮起了燈。
高原反應帶來的另外一個糟糕感受就是腦子似乎不太轉,記憶力似乎一下子沒了。到達的第一天早上吃飯時,劉書記挨個給我們兩個新人介紹了幾位駕駛員的名字,我竟然一個都記不住,其中還有一位是漢族的駕駛員,更不用說另外幾位的藏族名字了。好在過年期間,援藏工作組的成員我都見過了,還沒把人家的名字忘掉,要不然就丟大人了。晚上出門去餐廳吃飯時,我還想著帶著杯子去打點熱水,杯子都放門口了,出門就鎖了門,空著手到了餐廳。這大概是缺氧的緣故吧。
早上8點半,起床準備吃早飯,互相一看狀態都很好。于是,我們愉快地決定:從今天開始就投入工作吧!第一項就是要開會討論一下青島援藏干部人才組成員的分工。別看我們只有8個人,除了黨支部工作,內部還有紀檢、項目、行政后勤、宣傳、材料等分工,對外要分別聯絡對接山東省援藏工作組及市、區的招商、發改、商務、財政、審計、教育、組織部、宣傳部、文旅局和外聯、交往交流交融等各方面的工作,每個人身上都兼了好幾項工作,這一年半的時間會挺忙的。作為一名新聞宣傳一線的成員,宣傳報道、材料組織、對接媒體自然是我的分內活。這不,我到達西藏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整理會議紀要并存檔。今年,青島援藏組要在桑珠孜區推進12個建設類項目,很多項目其實在援藏組成員回青島休假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調度了。受高原天氣影響,日喀則的建設工期很短,基本上只能在4月到10月期間才能施工,施工難度比青島更大,工期也更短。所以,很多項目都要在施工前做好前期的充分準備,很多調度工作都是在援藏組休假期間就已經做好了。

航拍日喀則市桑珠孜區。
就在我們開這次會之前,神奇的張禹校長又一次讓我們驚嘆。之前他幫我修好了跳閘的空氣開關,這次開會前,會議室的制氧機不工作了,不通電。張校長跑到會議室外的后面,找到了電閘,一通神操作,氧氣通了!開完會,我整理好了會議紀要去他屋里打印。張校長正找出幾個地暖控制面板,準備去幫著張明港修地暖!不多久,到了午飯的時間,張校長和張明港聯袂到了餐廳吃飯,地暖修好了!我們一致決定授予張校長“六級電工”的榮譽稱號。神奇的張校長還有一處讓我特別佩服的地方,昨天是回來的第一天,他雖然也有高原反應,但是到了晚上他就開始收拾房間,據說收拾到快12點。今天我去找他,他竟然就在用力地拖地了,還鄭重其事地囑咐我:“你的行李先別收拾,你的房間也別收拾,起碼過一個星期再說?!边@讓我情何以堪啊。

青島援藏公寓溫室里的一叢油菜花開花了,增添了一抹生機。
以上的內容是2日中午到下午抽空寫好的。下午到晚上,我們連續開了兩個會。下午5時,我們一行5人“乘坐”11路走到了桑珠孜區文化和旅游局,和區文旅局局長旦增卓瑪還有其他工作人員一起開了一個文旅專題會。主要討論的是青稞博物館的建設事宜、青稞文化旅游節、非遺普查、黑頸鶴保護等。這個專題會一直開到了晚上7點多。劉存東領隊針對青稞博物館的建設提出了很多意見,還有青稞文化節、原創音樂節、非遺普查等也很是一番燒腦。晚飯前,因為燒腦和缺氧,劉書記頭疼得厲害,吸了一會兒氧后緩解了一些。簡單晚飯過后,我們又和桑珠孜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區委副書記田世新,區委組織部長李志濤一起就鄉村振興學院建構的事宜進行了深入研討。這次會議一直持續到了晚上11點半,討論了在鄉村振興的新階段,面對新的任務,如何采用新的模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激發內生動力。其實鄉村振興學院從去年就開始籌備建設了,這也是全國第一個區一級的鄉村振興學院。在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向鄉村振興轉折點上,根據“一個圍繞三個服務于”,如何讓農牧民增收、讓農牧民致富,把學院真正做成讓農牧民增長本領的地方,這也是“智力援藏”的內涵所在。
一天開了三個會。
這一天的三個會,都是劉存東領隊主持的,他會上全方位動腦提意見,有點勞累過度,中間還不得不吸了一會兒氧。三個會全程參會的副領隊王成君,援藏組成員王鵬、張禹、周斌、張明港同樣在一直堅持著,不過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頭暈、頭脹、頭疼的癥狀,血氧飽和度都只有60-70%,心跳沒有低于一百的。這才是來到高原的第二天,還是在氧氣含量和氣壓都很低的冬季,沒想到援藏的同志在高原上真夠拼的。我還好,只是有點心跳加快,全程帶著筆和腦子記錄,開完會,我趕緊回自己的房間記錄下這一天工作。這篇日記也終于能趕在2日晚上12點前寫完。雖然開了一天會,尤其是下午4點到晚上11點半,連續7個多小時都沒有吸氧,但是除了心跳有點加快,其他還行,晚上睡覺再觀察一下。(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建亮)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