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是對完美的不懈追求,是對創新的不斷努力,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每一個平安的勞動者都應該擁有工匠精神,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姜響應,正是如此。作為青島聯通云網運營中心技術專家,她二十多年如一日,憑借著嚴謹求實的態度,和扎實過硬的技術,從普通的維護干起,成長為如今島城通信行業的專家型人才。

通信技術行業女“大拿”
昨天下午在山東路聯通大廈,記者見到了姜響應。笑容親切和藹,聲音溫柔細膩,記者很難將眼前的姜響應與通信技術行業“大拿”有所聯系。“我畢業于山東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1998年大學畢業后,我就來到了青島聯通。 ”姜響應說,“很多人對于我從事這一行業多少會感到意外。的確,大學時期我們的專業就是男生居多,但是我對這一行業真是挺感興趣的。 ”
據姜響應介紹,目前自己的工作內容主要就是網絡維護,像全市的互聯網設備維護,還有現在5G的承載網等,以及設備日常的維護、巡檢。“再就是設備的割接升級、設備替換,處理用戶的疑難故障,這些都是我的工作范圍。 ”多年來,姜響應帶領團隊始終走在技術前沿,牽頭完成的IPV6部署在全國率先通過工信部驗收,完成全國首個城域網1T核心平臺替換項目;在全國率先開展“新型智能城域網”試點驗證工作,山東省內率先完成智能城域網5G業務承載測試。她勇挑重擔,傾情奉獻,帶領IP專業圓滿完成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海軍節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務。同時,積極落實國務院“提速降費”工作要求,在省內率先實現寬帶單用戶接入速率達到200Mbps能力。
不等病好提前出院上崗
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通信保障是黨和國家賦予青島聯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這是姜響應第一次參與大的通信保障工作,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在接到這項任務后,姜響應從方案論證、實施、測試到保障全身心投入,她與團隊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僅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提前完成峰會互聯網項目的建設開通、酒店割接及出口調測,完成業務倒換測試二十余次,并牽頭完成了專網通信保障方案。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期間,她連續好幾天都在單位加班值守,確保了互聯網項目和各項保障業務的暢通,實現了萬無一失的保障目標。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進入保障關鍵期的5月份,由于工作過度勞累,姜響應一度生病住院,但為了不影響保障任務,她在醫院堅持工作,病情緩解后提前10天出院,白天忙工作,下班后自己跑到醫院接著打點滴。 “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我,我就一定要保證‘零故障’,事實證明我們的確做到了,這讓我們團隊的每個人都感到驕傲,感到很有成就感。 ”姜響應也因此榮獲山東聯通“上合峰會保障優秀個人”。
視頻拍攝/剪輯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魏懋軒
忙起來兩三天不睡覺
寬帶網絡是國家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根據國家“寬帶中國”戰略及網絡“提速降費”要求,中國聯通積極加速寬帶網絡建設。作為寬帶專業的帶頭人,姜響應帶領團隊積極投入到大規模的網絡改造中,同時用她釘釘子般的鉆研精神不斷開拓新思路,升級技術方案。
談及移動通信網絡,姜響應的眼里閃爍著光芒,“這是我最擅長的工作,每當解決掉一些疑難問題,自己都有很大的成就感,我每天的工作動力就是心里對信號和信息處理的熱愛。”在她看來,最難忘的工作經歷就是2014年全市大規模核心設備更換時,為了降低對市民的影響,工作都是在凌晨進行。 “替換割接人手少任務重,換一臺設備需要三四個小時。連續好幾個月,大家每周至少兩三天忙得顧不上睡覺。 ”
據了解,核心網絡匯聚網絡設備升級改造是提升骨干網絡容量的關鍵。核心網絡設備割接的難點在于涉及的中繼電路多、設備多,如果新老設備位于不同樓層,割接復雜度會更高。為了保證在窗口時間能夠一次割接成功,姜響應花了不少心思,開創了N次預割接+1次正式割接的方案。通過預割接解決了資源準確率及光纖衰耗的問題,200多條中繼的路由器集群設備替換割接最終實現了中繼零故障完美遷移。
2020年,姜響應成為青島通信行業唯一入選十大“青島大工匠”的員工,對此她感到意外又榮幸。姜響應告訴記者,她認為“工匠精神”就是干一件事就干得專、鉆得深,雖然自己現在做的工作都是日復一日重復百遍的工作,但仍然要想盡辦法,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為大家服務,盡自己的努力保護全市的聯通網絡,打造精品網絡。 “敬業、專注,對待工作精益求精有創新精神,這是一個大工匠所要具備的品質。 ”姜響應說。(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文超 實習生 徐雪兒)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