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3月8日,青島市鎮江路小學的部分學生家長,終于透了一口氣。在補齊相關手續之后,校車得以重新上路。孩子們有校車可坐,家長們也“幸福感”倍增。
這種“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因為,在此前校車被停運的一周之內,家長們充分體會到了各種不便。特別是那些沒有時間接送孩子的雙職工,正常的生活節奏徹底被打亂了。無奈之下,家長們只能各顯神通,進行了種種嘗試,但在相關規定之下,紛紛碰壁。
此次鎮江路小學校車的恢復,算得上是一次“良性互動”的結果。新學期,城區公立學校的校車突然被有關部門叫停,雖然是根據新出臺的校車管理辦法“有據可依”,但涉及千家萬戶,客觀上給不少學生和家長增加了負擔、帶來了不便,家長們意見很大。3月2日,市南區政府領導做客《民生在線》時,就有網友反映很實際的問題,例如鎮江路小學屬于原地重建狀態,距離回遷尚有一段時間,孩子們在三個校區借讀,該如何保證安全?對此,區領導給予積極回復。此后,市教育局對學生家長集中反映的問題,也表示“特殊情況特殊對待”。而不到一周時間,校車就重回鎮江路小學,足令鎮江路小學的學生家長們欣慰。
應該說,新學期校車停運事件,是有關職能部門依據新規定“照章辦事”,原則上是規范管理,本意是為學生安全著想,出發點自然是好的,按說不應該成為眾多家長反對的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妨多聽聽學生家長的急切呼聲,多了解一些群眾的實際困難,然后再因情施策,解決家長們的后顧之憂,從而更好地實現這次校車治理的目標。只要心中有群眾,把群眾的小事當作大事來辦,總不會錯。
從青島晚報記者的調查看,除了鎮江路小學,其他學校家長盼望校車恢復的呼聲同樣強烈。鎮江路小學的校車重新上路,讓他們看到了問題解決的曙光。既為廣大家長解除“燃眉之急”,又要讓學生接送行為合法合規、安全省心,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繼續考驗相關部門的管理智慧和服務水平。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