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是“十四五”以來的首個消費者權益日。
知道3·15的來歷嗎?
知道我國第一個消費者協會在哪嗎?
還記得我國第一次舉辦的3·15晚會嗎?

3·15咋來的?
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選擇這樣一天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是為了擴大宣傳,促進各國消費者組織的合作和交往,在國際范圍內引起重視,推動保護消費者的活動。此后,每年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及有關組織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推動保護消費者權益運動進一步發展。
第一個消費者協會
1983年5月,河北省新樂縣成立了消費者協會,這是我國成立的第一個消費者組織。
1984年8月,廣東省廣州市成立了消費者委員會,這是我國第一個城市消費者組織。
1984年12月26日,中國消費者協會正式成立,這是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是中國第一個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協會。中國消費者協會于1987年9月被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接受為正式成員。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4次會議全票通過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4年1月1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走向法制化軌道。
2014年3月15日,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施行,主要從4方面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如強化經營者義務、規范網絡購物等新的消費方式、建立消費公益訴訟制度等。

第一次3·15晚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3·15晚會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政府部門為維護消費者權益在每年3月15日晚共同主辦并現場直播的公益晚會。
1991年3月15日,中央電視臺、中國消費者報社、中華工商時報社與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舉辦了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消費者之友專題晚會”,拉開了中央電視臺3·15晚會的序幕。
第一次3·15晚會,曝光力度不大,形式也不完善。但是,現場設置10部熱線電話,鈴聲此起彼伏,一些打不進電話的人,把那些有質量問題的商品帶到直播現場門口請求曝光,消費者維權意識被喚醒。
1992年的3·15晚會,產生巨大轟動效應。
在這次晚會上,國務院十個政府部委的部長接受現場采訪,表明政府支持人民、保護人民利益的決心。節目中還穿插了敬一丹遠赴安徽采訪一例,因使用熱水器而導致消費者死亡的案子,晚會現場受害者的親屬聲淚俱下的控訴在觀眾中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作用,以致安徽省有關部門領導在收看晚會的過程中就作出了行政制裁的決定。
如今,3·15晚會已成為一個符號,成為億萬消費者信賴的輿論陣地,成為國家有關部委規范市場秩序的重要力量,3·15也從一個簡單的數字變成了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代名詞。
今年是第31屆3·15晚會,本屆公益晚會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主辦。晚會于2021年3月15日20:00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播出,央視財經客戶端、央廣經濟之聲同步現場直播。
(資料來源:新華網、央視、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等)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