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
共生或是企業成長的“捷徑”

日益細化的專業分工已經成為產業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傳統的競爭邏輯必須加速向共生邏輯轉變。只有牢記這一點,行業才能沖破發展的天花板,企業方能打開發展新思路。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圍繞醫藥健康行業,談了自己的理解和實踐。
2020年,國家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和藥品帶量集中采購已全面進入深化期,仿制藥逐漸告別暴利時代,醫藥行業商業化準入門檻大大提高,開始進入專業規范時代。醫藥行業過去分為明顯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但如今產業結構愈加細化,競爭關系處于重構階段,生態化的協同也就愈加豐富。不論是醫藥工業企業,還是醫藥流通企業,轉型升級都已箭在弦上。與此同時,疫情也給醫療健康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挑戰和機遇并存,行業要從過去的各自為戰狀態轉為共生共贏,四種模式值得借鑒。
大品牌模式,品牌與消費者之間形成共生關系;大份額模式,藥企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入選集采目錄的希望越大,從而也有望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企業與政府醫保共生;專利藥模式,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讓醫院作為藥品銷售主渠道的地位正在弱化,一些專利品種銷售需要通過醫生處方實現院外市場的拓展,藥企與醫生共生;大平臺模式,行業高利潤時代過去,每家藥企都以期利用有限的成本最高效率地發揮作用,這需要與平臺共生,讓好產品更有效率地進入市場。
這些模式的切實踐行,離不開跨界融合式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化力量,多主體共同參與,推動“醫、藥、患、檢、保”的產業協同,形成生態聯動,帶動產業迭代與新品類的崛起延伸產業鏈,從而增強醫藥健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百洋就是探路者和先行者,通過搭建商業化平臺,為工業企業提供專業高效的全渠道商業化解決方案。依托全渠道管理能力、多品類的協同能力、數字化營銷能力,深入研究鏈接醫療機構、零售企業和工業企業,優化營銷成本,提升營銷效率,幫助全球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產品從各個渠道快速進入應用場景。
這種模式獲得了大批頭部企業認可。邁蘭、西安楊森、武田、安斯泰來、杰特貝林、三生制藥等頭部企業均與百洋達成深度合作,加速市場開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 欣 整理)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