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6日訊 行車途中,發現乘車老人異樣后,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兩位駕駛員一路給予特殊關照,最終成功幫助老人與家人團聚。這是發生在6路和1路車的暖心事。
“遇到老人,平時在開車時都會多留意一些”
“真的太謝謝你們了,我們全家早上沒吃飯就一直在外面找人,真是嚇壞了,多虧了你們,真是太感謝了!”3月13日中午13時20分許,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隧道巴士第六分公司調度室里,一位女士緊緊握著6路線駕駛員王艷的手,哽咽著說道。

原來,當日上午10時36分,6路駕駛員王艷從天泰體育場發往泰山路益都路站,10點54分至郵輪母港車站時,上來一位80多歲的老人,老人沒戴口罩,王艷便跟老人說起疫情期間必須佩戴口罩乘車的規定,可是老人有些耳背,聽不清王艷說的話,答非所問,王艷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備用口罩送給老人,并安排老人在車廂內坐下。老人的狀態引起王艷的注意,一路上,她從后視鏡隨時觀察著老人的舉動,當車輛行駛至天泰體育場終點站時,發現老人仍沒有下車的意思,王艷意識到老人有可能是走失了。
王艷將老人帶回隧道巴士第六分公司調度室,并聯系了后勤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詳細詢問了老人的情況,但是老人無法說清楚自己的家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只說自己的姓名是林奇文(音譯)。工作人員檢查了老人隨身攜帶的物品,沒有任何能證明身份的證件,也沒有手機、電話號碼等聯系方式。眼看著中午到了,因擔心老人的身體狀況,工作人員便為老人端來了水和午餐,讓老人在調度室內休息。
在跟老人聊天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想盡辦法試圖聯系到老人的家人,卻因老人實在表述不清而不得不放棄。無奈之下,工作人員撥打了110。很快民警到達了現場,并表示已聯系到老人的子女。隨后,老人的兒子和女兒到達了現場,看到老人安然無恙,兩人終于松了一口氣,不斷對民警和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其實我們每年都會遇到十幾起這樣走失的老人或者孩子,作為公交駕駛員而言也是比較有經驗了,平時在開車的時候多留意一些,盡力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也是我們在服務乘客過程中應該做的事。”面對老人女兒的感謝,王艷表示這是自己應該做的,并建議為在老人外出時為其佩戴黃手環,或在老人的衣物里放置寫有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的小紙條等,以便老人走失時,熱心人能夠及時與家屬取得聯系。
“大爺有什么問題我會幫你解決,您千萬不要著急”
3月12日上午,城運控股公交市南巴士駕駛員董金玲像往常一樣駕駛1路公交車由四方宣化路發往安徽路湖北路站點。車輛在始發站上客時,一位登車的老人突然向其求助。“一開始,老人跟我說他乘車有點困難,我以為是他沒有攜帶任何卡證,就跟他說不要緊,先往里走,找位置坐下。”董金玲說,停車間隙,她通過觀察后視鏡發現,老人似乎因為迷路無法返家,正在向身邊的乘客求助。“車內熱心乘客想讓老人將家庭住址寫下來,為他提供幫助。但老人既說不清,也寫不出。”看著老人焦急的樣子,董金玲感到揪心,她大聲安撫對方:“我跟老人說,大爺有什么問題我會幫你解決,您千萬不要著急。”

隨后,車輛運行至副站,見到車內乘客全部起身,老人也想要跟著眾人下車。“到站后,我剛想詳細詢問老人情況,就看到他要下車,便立即上前阻止。”董金玲回憶,她嘗試與老人交流,但對方思維混亂、口齒不清,幾番溝通下來也未能提供有效信息。考慮再三,她決定將老人帶回總站再做打算。
回到場站后,董金玲與公交工作人員一邊為老人遞上熱水,一邊嘗試了解老人信息或家庭住址。“當時,老人思維比較混亂,只是說自己八十多歲,其他都是答非所問。”工作人員介紹,無奈之下,他們聯系民警趕到現場,說明情況后請對方為其尋找親屬,最終幫助老人順利返家。據了解,老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癥,幸虧董金玲及時發現異樣。
得知老人順利返家,董金玲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她說:“作為駕駛員,我們在運行過程中偶爾會碰到迷路的老人。將心比心,我肯定會盡最大努力為他們提供幫助。”董金玲提示,老人出行時,家人可在其衣物口袋中放置一張寫有相關信息的字條,以便大家及時提供幫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衣彥飛 韓堯鈺)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