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3月17日
地點:日喀則桑珠孜區(海拔3860米)
天氣:14℃/-4℃ 晴
昨天凌晨,我在睡夢中迷迷糊糊醒來,不是那種突然驚醒地醒來,而是如同睡到自然醒一樣迷迷糊糊地醒來,卻突然發現窗外還是黑乎乎的一片。幾點了?沒顧上看,卻覺得心臟一陣一陣地極速跳動,如同剛剛運動完一樣。我突然間明白了,是心速過快讓我醒來了。我想起延大夫給我的降低心速的藥“倍他樂克”,連忙摸黑從床頭柜上摸到一片,吞了下去。在產生藥效前,心臟還是撲通撲通地跳,我強迫自己入睡,要不然第二天會更難受。第二天早飯,我和延大夫說了一下,延大夫讓我放心,說“沒事”!他說也許是還沒休整好,有點累著了。也是,那天我上午寫了關于青島援藏老師的日記,中午去文旅局對接了一些事情,下午只睡了一小會兒,怕忘了采訪內容,又起來把關于丁磊老師的日記寫了。而之前的周末,也連著寫了兩天材料。可是我這也太“弱不禁風”了,相比援藏組里的諸位“大神”們,我還是太“菜”了。
來日喀則之前,曾經有人跟我說“躺著睡覺也是作貢獻”,我心想那怎么可能,援藏是要真正做事情的,怎么能天天躺著睡覺呢?雖然做好了高原工作艱苦的心理準備,但是來了日喀則之后才發現,“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不是隨便說說的。之前做新聞工作,遇到重大新聞、好的選題,加班是常事,工作也挺辛苦,但是沒有想到,青島援藏組的老隊員們在日喀則的工作更辛苦。從3月1日援藏組回到日喀則,整個組內都處于超負荷工作的狀態。整個青島援藏組9個人,除了老韓、延大夫和我三位新人還沒安排具體工作,只在組內有分工,原先的6名老隊員從領隊帶頭每個人都要干兩套活,一套是在桑珠孜區任職單位的工作,一套是援藏組組內的工作。領隊劉存東、副領隊王成君和張禹、王鵬、張明港、周斌6位已經在桑珠孜區任職的援藏組成員,從回來的第一天起就到任職單位報到上班了。他們在區里上班的同時,還要兼顧青島的援藏工作,項目招商、項目管理等,一點都不能疏忽。領隊還專門提出過要克服“躺著睡覺也是作貢獻”的想法,要努力工作,要真正把援藏資金用到實處。
領隊劉存東(中)帶領援藏組在江當調研。
不光這些,援藏組的工作習慣是,白天盡可能多調研、多看項目、多談項目,需要開會商談的事情盡量留在晚上。去年,青島援藏組投入計劃內援藏資金7223萬元實施了11類項目,今年還要投入9160萬元計劃內援藏資金實施9類項目,江當現代生態產業示范園、西藏自治區第一個區級鄉村振興學院、青稞博物館、青少年科學院、青島小學……這些都是今年的重點項目。此外,援藏組還要爭取社會資金實施援藏項目。在這其中,領隊既要主持青島援藏全面工作,還要領導好區里的分管工作。從回到日喀則的第一天起,領隊就不停地在調研、協調、約談相關部門,甚至于第一個周的周五到周日,連續三天從早到晚都沒有停下來,一點都沒有休息地開始了第二周的工作。剛回到高原就開展強度這么大的工作,讓領隊的身體也出現了狀況。上周六到周日,領隊發起了低燒,全身酸痛,兩天只吃了兩頓飯,讓援藏組的成員心疼不已,好在休息兩天后身體又恢復了回來。
副領隊王成君調研植樹綠化情況。.
我們的副領隊王成君,同樣的工作強度,除了白天的工作,在連續3天晚上到區里開會開到半夜12點半的情況下,也發起了低燒。還因為開會太過興奮,以至于回到公寓后熬到凌晨3點半才睡著覺。這個周一,校長要下鄉調研,問我去不去,領隊還是擔心我們新隊員的身體,說還是再緩緩,我就沒去。結果校長當天從早上9點半到下午6點半整整跑了一天,調研了4所幼兒園和2所小學,回來累得一頭扎在床上。據說當天我們的當地藏族駕駛員米瑪都累得夠嗆,下午在車上睡得呼呼的。這還不算完,神奇的張校長睡了一晚,周二上午在區教育局開了一上午會,下午又下鄉調研了一下午。王鵬在區發改委工作,同時負責援藏組項目管理,光各個項目的審批、立項就頭大了一圈,白頭發的數量在援藏組里永遠保持第一位。張明港和周斌分別在商務局和財政局工作,除了負責項目招商、資金使用,還要負責援藏組的后勤保障工作,不管是誰,只要說需要什么,他們二話不說就給辦好了。而“菜菜”的我,周二上午跟著副領隊下鄉去了一趟江當,上躥下跳拍了幾張照片就萎靡不振半天,回來吸了半天氧。
鄉村振興學院。
在之后的一年半時間里,我們新隊員還有太多需要向老隊員們學習的地方,當然也還有更多的工作在等著我們。不過到現在為止,最讓我高興的事情是,之前立下的“減肥”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我已經離成功越來越近了。2月28日在成都,我的體重是175斤,今天,我的體重已經到了162斤。(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建亮)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