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也能用來“做買賣”?走進威海市科技局,在新成立的威海高新技術市場,來自20多家高校院所的150多項優秀新技術產品在展廳內陸續“上架”,技術特性、應用領域等一目了然。
威海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今年將其列為“高度關注、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科技創新成果能發揮怎樣的作用,關鍵要看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如何才能為企業找到高度匹配的技術資源?建立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臺是關鍵一步。

威海高新技術市場落成以后,無疑為企業搭建了一個高效便捷的綜合服務平臺。在這里,創新資源高度聚集,滿足企業“按需點單”,避免了在以往的產學研合作模式中,因缺少專業的對接服務機構,合作的積極性不高,時間成本加重的問題。
該市場劃分為高精尖、“1+4+N”創新平臺體系、新材料等8大主題展區。走進市場,不僅能看到我市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新技術,如威高集團的新型血液透析器、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研發的便攜式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還有不少來自其他地區的創新技術成果,如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的“秸稈或微藻開發生產健康營養素”技術等。

“以往,我們每年都會走訪企業,梳理出大約200項技術需求,并根據需求為企業匹配合適的高校,但周期較長。”威海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所長欒榮威說,有了高新技術市場后,一臺技術成果查詢機就能檢索到200多所高校的8000項技術成果,對接成功率大大提高。
把企業擺在成果轉化“C位”,這也是該市場和其他產學研合作平臺的不同之處。3月下旬,一場和上海交大煙臺信息技術研究院進行深入對接的專題推介會就將在這里舉行,現在不少傳感器領域企業已經有了報名意向。
“針對七大產業集群、10條優勢產業鏈企業,威海市將在這里常態化組織小而精的對接活動,為他們和科研院所牽線搭橋。”欒榮威說,基于充足的新技術新成果,該市場將通過展覽、對接、交易等“一條龍”服務,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合作,精準滿足企業需求。
除了能在線下為企業提供技術對接服務,威海高新技術市場還是一家半島科創聯盟賦能中心,能充分利用膠東五市工業互聯網資源,在線上為企業對接創新資源。

在威海高新技術市場陳列的每一件技術成果,都有一份專屬“身份證”。掃描二維碼,就能看到這些技術成果的信息。“我們將在半島科創聯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威海專區’,讓威海企業、科研院所‘上云’,在‘云’上實現產學研協同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產業化。”欒榮威說,通過供應鏈賦能,將有效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創新慢”的難題。
眼下,威海高新技術市場內的展品還在不斷征集,技術成果庫也在不斷豐富。“后續,將征集展示‘十三五’期間優秀科技成果,以及中日、中韓創新賽事的相關成果。”欒榮威說,未來會有更多的供應鏈技術創新難題在這里解決。
■記者手記
科技創新要堅持靶向思維
飯菜香不香,吃的人最知道。近年來,威海市在民生實事、志愿服務活動等多個領域踐行“按需點單”理念,讓群眾在參與中收獲更多獲得感。科技創新同樣如此,產業發展需要什么樣的科技成果,企業最清楚。
適合轉化為生產力的成果最受企業青睞。但這一契合點,要經過企業不斷試錯和市場反復篩選才能找到。在威海市“1+4+N”創新平臺體系、七大產業集群和十條優勢產業鏈日趨完善的大前提下,來自市場、企業的需求都愈發明晰。威海高新技術市場的設立啟示我們,強化科技創新,提高成果轉化率,必須堅持靶向思維,把全市乃至更大范圍的資源整合起來,給企業出一道條理清晰、內容豐富的“選擇題”,才能有效幫助企業降低試錯成本、提高轉化效率,從而“一箭中靶”。(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初佳倫 睢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