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25日訊 為開闊推進創業城市建設工作的市場化視野,提升領導干部的業務能力、服務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22日起,由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舉辦的為期一周的“加快創業城市建設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在上海開班。
上海作為我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現代化大都市,也是最具創新創業活力的城市之一。千里赴滬,50人的團隊只有一個目的,即圍繞“青創十條”,直面城市發展競爭,表達城市發展愿景,通過學習上海創新創業先進經驗做法,在深思細悟中,鼓蕩城市創業激情。
“創業城市”建設——
首先應該給予年輕人想象力
一座創新創業之城,一定有精彩的創新創業之人、創新創業經歷。
剛剛來到上海不久,參加培訓的學員就在交流中聽說了這樣一則故事:1986年出生于淄博的陳嵩,2009年于上海本科畢業,從辦公面積 10 平方米的出租房創業,僅用7年時間,公司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中國“互聯網+視頻制作”領域新三板上市第一股。“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獨自一人,白手起家并快速成長,實現夢想,需要他個人的努力,但我相信更離不開上海這座城市給予的資源、機遇等軟環境。我們青島建設創業城市必須打造公平、公正的環境,給草根創業提供一個充滿希望有可以施展拳腳的環境,給普通人更多成長的機會,城市未來發展才會有無限可能?!眮淼缴虾?,培訓學員錢文偉談了他對創業城市最初的認識。
如何深刻理解“青創十條”?如何構建創新創業人才體系要素?借鑒上海經驗,如何優化配置創新創業生態?創新創業人才是一座城市活力的集中體現,創業城市建設,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又如何變“藏龍臥虎”為“龍騰虎躍”,這檢驗著一座城市的綜合吸引力; 從一個創業者,到開始夢想成為企業家,或許,這是一座創業之城應該給予年輕人的想象力;今天的創新巨人,當年也是奇形怪狀,但如果一開始就總是挑毛病,他永遠長不大。帶著這樣的疑問來上海,連日來,專家分享交流、學員思辨討論,一個個“上海答案”不斷清晰。

對于新生事物——
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他們
25日上午,培訓學員來到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擁有6億多用戶,為上千萬音頻內容創作者提供了就業創業機會?!皩τ谛聳|西,上海一直強調‘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他們‘,所以,包容之下,‘互聯網的下半場’給了上海很多機會。培訓老師也講‘面向未來做現在’,青島創新創業需要聚焦未來發展趨勢,給新生事物更多發展空間,打造青島城市特色IP。”培訓學員崔嶙說。
創業城市,一定是一個具有完備創新創業生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迸發,各類創業主體都能夠實現創業夢想的城市。
專題培訓邀請的專家學者、商界領袖有的是上海人,有的是新上海人,在介紹起上海新經濟近幾年發展時,滿臉自豪。如新零售的先鋒“盒馬”首店,“種草神器”小紅書,勢頭兇猛的電商新貴“拼多多”,AI獨角獸商湯科技,年輕人的“天堂”嗶哩嗶哩。拔節生長的互聯網公司聚集在上海,擁抱互聯網的姿態越來越主動。
“上海將對新業態、新產業探索‘沙盒’監管措施,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準入門檻,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均允許相關市場主體進入,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培訓學員戚莉說,“上海強調創新是‘放’出來的,不是’管’出來的,應對新生事物應有足夠尊重和耐心,也要有寬容失敗的胸襟,畢竟無數次的試錯才會有創新創業的成功,而這,正是‘李佳琦’們能在上海發展起來的真正原因?!?/p>

環境“優”無止境——
要有“釘釘子”精神久久為功
創業城市建設,是一場關乎城市發展的“宏大敘事”,應該是一種城市的集體自覺。
除了專家分享交流,培訓學員還被置于上海這座城的“最鮮活的實踐場景’中去體悟。在上海中成智谷,科技創新、文化創意、智力創業“三創”企業集聚,這個由老廠房改造的偌大產業園區,給了培訓學員意想不到的“創新”驚喜。
“參觀中,相關負責人無一例外都在強調一個點,那就是上海為優化營商環境久久為功。”培訓學員董艷說,“到現在,上海關于營商環境的改革已到4.0版,‘釘釘子’精神甚至細到一個流程的增減、一張清單的長短、一段時間的壓縮。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并為優化青島的營商環境持續努力?!?/p>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傳華是此次上海培訓班的帶班領導,他說:“本次專班培訓,傳達的是青島城市發展的愿景,即鼓蕩激情、再次創業,也是我們對標先進、探索青島創業生態系統建設的起點。創業城市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復雜的工程,需要多方發力,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調整路徑打法,久久為功。下一步,我們將把上海所學所悟切實轉換為激發青島創新創業的實際行動,確保創業城市建設工作起好步、開好頭?!保ㄇ鄭u日報/觀海新聞駐滬記者 胡相洋 文/圖)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