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3月25日
地點:日喀則桑珠孜區(海拔3860米)
天氣:11℃/-2℃ 多云轉晴
在來日喀則之前,我就聽說有一首歌是這么唱的:“海拔三千八,這里是我的家;美麗的日喀則,我為你牽掛。”在日喀則市第二屆“雅魯藏布文學藝術獎”暨第五屆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頒獎典禮上,我聽到了這首《日喀則我為你牽掛》,而且是由第一原唱王亞蘭演唱的。
王亞蘭原聲演唱《日喀則我為你牽掛》。
王亞蘭原聲演唱《日喀則我為你牽掛》。
《日喀則我為你牽掛》是2010年青島市第六批援藏黨政干部王清源作詞、日喀則當地音樂人拉巴旺堆譜曲的。這是青島援藏干部在日喀則與當地藏族群眾一起創作的第一首。之后的青島第七批援藏組,同樣以漢藏民族交融的方式,創作出了《高原雄鷹》《夢回桑珠孜》《珠峰故里》等三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這些歌曲在日喀則甚至西藏自治區的傳唱度非常高,幾乎沒有人不知道。
除了創作,青島第七批援藏組還將這些歌曲和當地藏族群眾創作的歌曲集合在一起,出版發行了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大型風光音樂MV《大美桑珠孜》,里面精選出的11首歌曲,都是漢藏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漢藏一家親交流的成果,直接戳中了日喀則當地各族群眾的內心和情感,流傳度非常廣。
2020年疫情期間,青島第九批援藏組在幫助桑珠孜區募集物資30多萬余件的同時,感動于全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力量,感動于青島和日喀則漢藏一家親、攜手渡難關的山海深情,催生了飽含感情的、由漢藏兩地共同創作的歌曲——《銘記》,在日喀則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與青島援藏組在日喀則市同藏族同胞一起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一同被學習強國、燈塔在線等媒體進行了報道。

日喀則市民族藝術團表演《舞動青春》。
拉孜縣藝術團一位帥小伙表演《琴弦上的拉孜》。

拉孜縣藝術團一位帥小伙表演《琴弦上的拉孜》。
通過歌曲搭建起的橋梁,援藏干部和西藏融入到了一起,共同唱響漢藏一家親,表達出援藏干部對日喀則、對西藏深厚的情誼。青島市第九批援藏組進藏后,繼承和發揚了用歌聲來進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傳統,提出了“乘著歌聲的翅膀”的口號。音樂不但成為漢藏交流的方式,同時成為青島、日喀則兩地交流的方式,也成為更好地打造、推介日喀則的一張城市文化名片。
青島援藏組通過對當地調研和對當地文化的挖掘、發展與思考,提出了文化共建的理念。圍繞青島海洋文化與日喀則珠峰文化的共建共融,將日喀則原創音樂培訓計劃并入青島原創音樂扶持計劃平臺,在青島、日喀則兩地市委宣傳部和桑珠孜區的支持下,兩地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推出青青之音—青島·日喀則原創音樂培育計劃,通過共同打造青春之島和青稞之鄉兩地的原創音樂品牌加強青島、日喀則兩地文化交流,讓日喀則的原創音樂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2020年在青島舉行的青青之音—青島·日喀則原創音樂培育計劃專場演出。
2020年在青島舉行了青青之音—青島·日喀則原創音樂培育計劃專場演出,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演出兩場之后應觀眾又要求加演場次。 青島援藏組還組織了日喀則原創音樂歌曲參加了2020年青島最動聽原創音樂大賽,獲得銀獎。文化品牌共建,不但成為援藏干部與當地群眾的一種交流方式,更是成為青島和日喀則兩個城市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成為兩地文化交流的品牌,同時也調動起兩地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
今年,青青之音—青島·日喀則原創音樂培育計劃再次啟動,并向全社會廣泛征集原創音樂,用歌聲描繪日喀則大好河山,以音樂和藝術浪漫的情懷表達對日喀則的熱愛與贊美,以音樂之聲向人們傳遞出愛與和諧。今年年底之前,“青青原創歌會——海邊唱起天邊的歌”在青島將等待大家來聆聽。

江孜縣藝術團表演舞蹈《和美之韻》。
在打造原創音樂、進行文化共建的同時,青島援藏組積極挖掘日喀則的城市文化文資源,讓西藏特色文化在中華文化的大家庭中褶褶生輝。青島援藏組致力于擦亮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城市名片,加大對日喀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挖掘力度,投入專項資金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這次普查共取得成果130多項,其中距今2000年左右的描寫古代狩獵場景的巖畫等屬于重大發現。普查中還發現了城北街道辦事處米日社區一處建于19世紀末、主體為一樓一底藏式平頂土石木建筑結構的紅色遺址,該遺址是20世紀中葉解放軍18軍進藏后文工團駐扎的地方。

非遺普查中發現的距今2000年左右的巖畫。

青島援藏組會同非遺普查組發現古代狩獵場景巖畫。
此外,青島援藏組還在江當鄉拉貴村發現了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傳統舞蹈“拉貴諧欽”。經過搶救,該舞蹈已在青島、成都等地進行展演。其他如傳統榨油技藝、傳統木雕技藝、傳統手工鏨刻工藝、傳統手工鑄造技藝以及藏智字體等等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一一在冊。桑珠孜區后期將召開專家論證會,確定文化遺產的斷代、級別等,并逐步計劃對相關巖畫、壁畫、遺址、舞蹈等進行修復和立碑,加大文化保護、利用、傳承。這些文化資源的涌出,極大地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內涵,讓日喀則的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

江孜縣藝術團表演舞蹈《和美之韻》。
除此之外,青島援藏組結合日喀則青稞之鄉、黑頸鶴之鄉的美譽,進一步挖掘青稞文化、黑頸鶴文化,建設青稞博物館和黑頸鶴保護館,讓一張張城市文化品牌極大地豐富了日喀則的吸引力。今年,藉青稞博物館開館之際,青島援藏組借助青稞之鄉的品牌打造品牌節會舉辦青稞文化節,豐富日喀則的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讓日喀則迸發出更多的城市活力。下一步,青島援藏組將提升日喀則城市文化的宣傳格局,挖掘日喀則城市文化品牌,讓特色文化成為日喀則一張靚麗的名片。近年來,日喀則市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和旅游收入均保持30%左右的增速,這些文化品牌,既讓當地人自豪,又讓外地人向往,將成為日喀則吸引國內外游客前來旅游的新的增長點。
珠穆朗瑪雄偉壯麗,迸發出形式多樣的的城市品牌與文化魅力。雅魯藏布奔流不息,展示著源遠流長的文化使命與藝術夢想。日喀則數千年的文化歷史,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和一批批的援藏干部,必將創作出更多更高水平的文化文藝產品,讓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迸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建亮)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