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8月28日5版
相關區市就建筑垃圾肆意堆放問題作出回應
調查核實立即規劃清理多措并舉清除建筑垃圾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青島日報8月11日刊發《監管漏“治” 多年成“山”》報道,反映了部分區市建筑垃圾數量劇增,多年存在且處置不當、肆意堆放的問題。相關區市高度重視,對報道反映的問題進行現場調查,并落實整改。
報道反映嶗山區東韓社區安置區南側存在一片面積巨大的建筑垃圾的問題。經調查,該區域形成建筑生活垃圾集中的原因主要為東韓社區村莊改造時拆除部分廠房及今年該區域30畝的板房等違建拆除后沒有及時清運,加之居民亂丟生活垃圾所導致。嶗山區中韓街道及相關社區已現場調度,采取建設圍擋、噴灑抑塵劑、綠網覆蓋等措施,防止垃圾抑塵。下一步,嶗山區將成立聯合清理小組,爭取10月底完成清理工作。嶗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韓街道黨工委書記昌毅表示,將以此次報道中反映出的問題為突破口,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對排查出的問題建立臺賬,扎實整改。
對于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村民承包地里堆出“垃圾山”問題,西海岸新區副區長李金國進行了調度。經查,該處建筑垃圾堆體屬周邊建筑工地施工方未經審批違規傾倒堆放造成,屬地街道及執法部門監管缺失。西海岸新區建筑垃圾綜合整治聯席會議辦公室第一時間組織相關部門對問題進行了調查處理。下一步,全區上下將深刻汲取問題教訓,全面從嚴治理,確保問題得到徹底整改。一是舉一反三,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整改;二是強化治理,建立建筑垃圾監管長效機制;三是“疏堵”結合,提升建筑垃圾處置能力水平。大力引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推動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最大限度減少建筑垃圾填埋。加快規劃建設新的垃圾消納場,切實解決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和處理消納能力不足的矛盾。
就膠州市少海濕地爛尾樓旁存在建筑垃圾問題,膠州市政府黨組成員、青島大沽河省級生態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儲程組織相關負責人召開了現場會議專題調度。經調查,因施工單位管理不到位,堆積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未能及時清理,已責成相關施工單位于8月12日完成整改,將建筑垃圾全部清理完畢,對回填土重新覆蓋,確保無揚塵現象發生,加強日常管理嚴禁生活垃圾亂傾倒行為。下一步,大沽河管委將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多措并舉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建筑垃圾整治專項行動,成立由綜合執法、公安、管委、社會綜合管理大隊、保安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伍,加強巡查值守,對重點區域重點設防,加大執法處罰力度,確保區內建筑垃圾零增量。
針對萊西市沽河街道孫家疃村西建筑垃圾違規堆放7年無人管的問題,萊西市進行了實地核查。經調查,反映存在建筑垃圾亂堆放的地塊用途為工業用地,為青島光耀玻璃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通過出讓方式取得,土地補償款已全部發放,企業儲備了土堆用于場地回填,該場地并非建筑廢棄物處置場。2013年,該地塊用地性質由工業用地變更為商住用地,導致工業項目無法建設,原企業計劃回填的土堆未進行利用,堆放至今,導致周邊村民將建筑、生活垃圾私自傾倒至土堆上。目前,沽河街道辦事處已組織人員將地塊范圍內建筑、生活垃圾清理完畢,為避免再次出現私倒垃圾情況,通往園區道路已經切斷。同時,督促企業將土堆進行覆蓋。萊西市副市長徐一冰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市建筑垃圾綜合整治聯席會議作用,在全市范圍內迅速開展建筑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工作,摸清家底,杜絕“二次污染”。同時,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實現部門聯動,逐步將建筑垃圾整治工作中所涉及的行政審批、工地管理、車輛運輸和資源化利用、處置消納數據實行共享,逐步實現實時監管、動態監管,部門聯動,一超多罰,聯合懲戒。
城陽、即墨就共享電動助力車管理無序問題作出回應
責任部門統籌發力 加大綜合整治力度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青島日報8月18日刊發《共享電動車亂象叢生無“規矩”》報道,反映了共享電動助力車“野蠻生長”帶來的系列問題,城陽、即墨兩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進行了調查處理。
經落實,目前,在城陽區投放的共享電動助力車主要涉及“美團”“哈啰”“青桔”等3家企業,車輛約1.4萬輛。針對共享電動助力車隨意停放、任性騎行等問題,城陽區專門組織召開了協調會,并約談了運營企業負責人。城陽區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和公安交警部門也分別對共享電動助力車使用人亂停亂放和闖紅燈、逆向行駛、亂道行駛等行為進行了多次查處。城陽區副區長李明鋼表示,針對報道中反映的問題,城陽區將加大綜合整治力度,由區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公安交警、住建、市場監管、工信等責任部門統籌發力,依法依規查處違規共享電動助力車。
針對報道中反映的問題,即墨區交通局牽頭組織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交警大隊、區住建局等部門對運營企業進行了約談,提出了整改意見。即墨區住建局將協助企業做好停車位選址工作,即墨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將根據企業后續規范管理情況,對投放總量及停放點位持續加大監管力度。即墨區副區長畢安傳表示,即墨區將強化監督管理,加強部門聯動,集中整治,規范共享電動助力車運營,形成企業主體、政府監管、多方參與的綜合治理體系。同時強化社會輿論宣傳引導,倡導市民文明騎行、規范停放,引導公眾共同參與治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鄭 實)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