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3月26日上午,備受關注的“梅姨”所涉9名兒童被拐案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尋子15年的申軍良和妻子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案件相關開銷、誤工費、精神撫慰金等共計約481.39萬元。此案法院將擇日宣判。
這些年,尋子、打拐類的電影沒少看,然而當我們重新回顧申聰被搶的經歷,還是禁不住毛骨悚然。2005年1月4日上午,申軍良剛滿周歲的兒子申聰在廣州增城沙莊一間出租屋被人搶走。此前,人販子張維平已在他家對門租住了一個多月,就為了尋找時機下手。當日,周容平、陳壽碧進門搶走申聰,劉正洪、楊朝平捆住申軍良的妻子,往她臉上噴辣椒水。4人作案后騎摩托車逃走。情節之惡劣,幾乎秒殺國內所有同題材的影視劇。
光天化日之下孩子被搶,申軍良的妻子自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癥。原本在工廠擔任高管的申軍良,則開啟了漫長的尋子之路。如同他所說,“兒子被搶,給我們的創傷并不是一個人、一陣子,而是我們一家人、一輩子。”尋子15年,申軍良失去了太多。原本是工廠高管的他,因15年的職業空白而難以再就業。這個原本幸福美滿、惹人艷羨的家庭,也變得窮困潦倒,還欠下了巨額外債。而此次二審開庭,申軍良提起了480萬多元的民事賠償,他認為這正是自己損失的體現。
這480萬多元的民事索賠,也讓我們看到了尋子的沉重代價。申軍良展示了厚厚一疊尋子支出單據,里面包括了妻子就診、他的火車票、尋子材料打印費,還有途中各種花費的票據材料。真憑實據在手,這是可以量化的。然而,除此之外,為了挖出搶走申聰的人販子的真實姓名和行動軌跡等信息,他自己出錢雇人做“眼線”……15年,他幾乎變成了私家偵探,也多次因絕望而差點尋短見,如此血淚成本又該如何量化?
嚴懲人販子早已成為社會共識,可如何賠償受害者家庭仍然需要探討。2016年,5名涉申聰被拐案犯罪嫌疑人落網。2017年6月,嫌疑人張維平供述其曾在2003年至2005年間拐賣9個兒童,其中就包括申聰。拐賣過程中更有一個叫“梅姨”的人參與其中。2018年12月28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涉案5名人員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至死刑不等。一審時,申軍良也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結果被駁回,原因是申聰下落不明,所受損失情況無法查明。2020年3月,申聰回到家人身邊,剩下四個孩子尚未找到。二審時,一個細節令人五味雜陳:一名被拐孩子的父親表示,只要張維平能告訴他孩子的下落,他愿意在諒解書上簽字。其中的悲苦,顯然不是對錯二字可以說清的。
如今,申軍良這480多萬元民事索賠能否獲得法院支持,還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受害者家庭都應該得到更多補償,人販子也應該在刑事之外付出更多代價。這是法律的應有之義。同時,警方也應該繼續加強對“梅姨”的追捕。特別是,經過多年來的發酵,“梅姨”幾乎已成為人販子的代名詞,應該窮盡一切努力將其緝拿歸案。
近年來,隨著AI人臉識別等先進技術的介入,打拐的效率正逐步提升。但與此同時,一些“洗白”手段也在升級。比如2020年就出現了有地方司法鑒定中心虛假鑒定,“不是親生也能鑒定為親生”。相關部門不能放松警惕,希望在全社會的努力之下,所有被拐的孩子都能早日回家,早日感受團圓的溫暖,更希望這個世界早日實現“天下無拐”。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