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鋰離子儲能設備研發在青取得新突破
成果可用于軌道交通、家用汽車能量回收等領域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記者自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了解到,日前,該所在高性能碳基鋰離子電容器產業化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發了長循環壽命的碳基鋰離子電容器,將打破國外壟斷,實現行業核心技術國產化。
鋰離子電容器是一種介于超級電容器和鋰離子電池之間的新型儲能器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可快速充放電、長循環壽命和高安全性能等優點,在軌道交通、電動汽車的能量回收和加速啟動、新能源發電、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但由于技術復雜、成本高昂等原因,一直以來,鋰離子電容器關鍵產業技術及高性能原材料技術基本掌握在國外企業的手中。
目前,以青島能源所為依托,在武建飛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孫曉林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先進儲能材料與技術研究組開發了高容量和高倍率的正負極核心材料,攻克了負極可控工業化預嵌鋰關鍵技術、先進的高效電荷傳輸的正負電極制備技術以及可控的穿孔集流體設計技術,構建了可修復高穩定性負極表面SEI膜,成功研制出長循環壽命的碳基鋰離子電容器單體,該設備以高倍率循環10萬圈,單體容量仍可保持在95.7%以上。
該成果引起了國內知名企業的關注,目前,研究組已與中國中車四方車輛研究所聯合申報了山東省關鍵技術攻關項目,與山東水發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力爭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鋰離子電容器單體應用于軌道交通、家用汽車的能量回收等領域,實現關鍵技術國產化。(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