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智慧市場中德生態園分市場線下招聘會現場。
今年以來,西海岸新區針對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人才招引新形勢,創新整合引才優勢資源,探索建設中國國際人才市場(青島)智慧市場,打造“權威、專業、高效”的區域引才新平臺,推進實現大數據引才“千人千面”精準匹配,為推動西海岸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創新“智慧招聘”線上一站服務
超萬家注冊企業、全程一站式服務、智能匹配求職崗位、一鍵解鎖人才政策……今年3月,中國國際人才市場(青島)智慧市場正式上線,可智能化高效滿足人才的求職和企業用工需求。
“我們同步推出了網頁版和手機版,企業和求職者只要搜索中國國際人才市場(青島)智慧市場(rcsc.jiuyejie.cn)即可注冊登錄,現已注冊青島市企業1.2萬家,完成人崗智能匹配6.9萬次。”區招才中心招才引智二部部長譚海林介紹說,該平臺運用AI、大數據等技術,借助海量數據處理和機器學習算法,深入挖掘企業用人偏好以及求職者多維度特征,精準進行意向推薦,智能鎖定簡歷,大大降低信息篩選成本,實現高效“人崗匹配”。
同時,該平臺還免費提供AI職位匹配、遠程面試、空中宣講(企業推介)、人才論壇、智慧政策、政務窗口、信息發布、網上招聘會等服務,為企業人才帶來全程無接觸的招聘求職體驗。
探索“垂直招聘”鎖定細分市場
為了能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和求職者,西海岸在智慧市場平臺探索了“垂直招聘”模式,即專注于某個特定區域、某個特定人群的招聘服務。
“與綜合類招聘相比,垂直招聘在人群定位、用戶體驗以及工作效率方面都有明顯優勢,通過垂直招聘找工作的求職者專業度更高,行業經驗更足,是企業更想要的人才。”譚海林告訴記者,智慧市場立足西海岸實際,在招聘主頁上劃分功能區、海外人才、高校畢業生等招聘板塊,通過對地理空間、人才類別的垂直細分,精準鎖定所需人才目標群體,有效提升了招聘服務針對性,大幅提升了招聘效率。
同時,在線下創新建設人才智慧市場中德生態園(國際經濟合作區)分市場,并依托“線上+線下”方式,定期舉辦“新銳青島·智薈中德”等專場招聘會,著力提升企業人才對接效率和成功率,不斷滿足西海岸人才需求。截至目前,國際經濟合作區、海外人才、高校畢業生等板塊共提供崗位3.5萬余個,智慧市場磁吸效應初步顯現。
實施“主題招聘”整合崗位資源
受疫情影響,與往年相比,許多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為此,區招才中心圍繞西海岸發展戰略、重點功能園區和產業需求,精準發力,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招聘活動。
期間,先后舉辦“擁抱藍色夢想”海洋人才網絡招聘會、“青定西海岸”青年人才專場招聘會、“青鳥計劃·唯才唯青島”西海岸新區專場線上云招聘等6場大型主題招聘活動,累計提供崗位3.1萬余個,收到來自國內外50余所高校和社會的人才簡歷3.3萬余份。
同時,依托智慧市場建立西海岸新區企業人才需求信息庫,將西海岸各類企業、高校的領軍人才、緊缺人才、基礎人才、技能人才等需求全部納入,實施動態管理,實現新區人才需求全覆蓋。截至目前,智慧市場“主題招聘”已發布崗位信息4.6萬余個。
開展“定向招聘”直連供求雙方
針對部分企業和人才對網絡招聘匹配度不高,甚至出現“招而不聘”“求而不應”等現象,西海岸推出“定向招聘”新模式,依托智慧市場舉辦大型網絡招聘會的基礎上,面向區內外高校開展“小而精”的定向網絡招聘會,打通網絡招聘的“最后一米”,進一步提高網絡招聘成功率。
其中,“小”是指規模小,每次選取20家左右同行企業;“精”是指崗位精,企業拿出針對高校院系的優質崗位,確保崗位真實有效。此外,定向推行“雙搶”對接,一方面學校把優質崗位介紹給有意向的畢業生,畢業生憑借實力競聘搶得心儀崗位;另一方面,學院同時向企業推薦優秀畢業生,企業提供廣闊發展平臺和優厚薪資待遇搶得優秀人才,增強供求雙方互信度,提高招聘成功率。
截至目前,已舉辦“青定西海岸”高校畢業生“雙搶”招聘會103場,累計提供工作崗位3萬余個,收到簡歷4萬余份,達成就業意向1.6萬余人。 張靜 田文婧
責任編輯 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