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日訊 今天下午,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發布會——“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主題發布會第7場召開,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介紹近年來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情況。三區市頂格推動落實扶貧工作決策部署,加大資金、人才投入,堅持產業幫扶為先,與協作地攜手并肩、合力攻堅,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市南:為協作地引入產業項目20余個
市南區成立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強化頂格協調,先后召開東西協作聯席會議20余次,扶貧協作推進扎實有力,安順市平壩區、隴南市宕昌縣已全部如期脫貧摘帽。
市南區委副書記潘峰介紹,2013年以來,市南區累計向協作地投入財政幫扶資金2.05億元,先后援建了平壩區城關第一小學、平壩區第一中心幼兒園、宕昌縣中藥材加工合作社等教育衛生事業和扶貧產業項目,直接帶動6000余名貧困人口就業和增收。
市南區持續加強產業協作,先后引入青島旅游集團官鵝溝旅游度假村等東西協作產業項目20余個,實際投資4.88億元,累計吸納貧困人口就業200余人,通過利益聯結帶貧6300余人。舉辦多場消費扶貧活動,累計實現消費扶貧額超1億元,帶動協作地7800余名貧困人口受益。勞務協作方面,市南區設立了全市首個區級東西協作勞務工作站,幫助貧困人員來青就業370余人,省內就近就地就業2800余人,到其他地區就業690余人。
市南區借助金融服務業優勢,為宕昌縣量身定做了“保險+期貨”專項扶貧項目,將雞蛋價格作為保險標的,保證雞蛋價格下跌時貧困戶能夠得到及時足額的差價賠付,項目覆蓋全縣22家養殖合作社,參保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2400余人。截至目前,已賠付126萬元、貧困戶人均500余元,有效規避了雞蛋價格波動風險。該項目入選了國務院扶貧辦公布的“2020年企業精準扶貧專項案例50佳”名單,為全省唯一入選案例。
市北:助力掛牌督戰深度貧困村清零
市北區制定出臺《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工作方案》,明確職責任務,細化目標舉措,確保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有序推進,協作地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順利脫貧。
市北區委副書記李建偉介紹,2016年以來,市北區累計向協作地投入區財政幫扶資金1.32億元,。向協作地派出的掛職干部6人、各類人才96人,完成黨政干部培訓2480人,培訓專業人才6710人。各單位與協作地單位開展結對幫扶200余對,完成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1016人,帶動貧困人口6027人。
近年來,市北區堅持幫扶資金用于特色產業發展,推廣“雙椒產業”、“直采統購”等產業幫扶模式,先后向協作地引入產業項目14個,完成投資3.5億元,吸納貧困人口就業219人,受益建檔立卡貧困戶2萬余人。在西秀區、西和縣分別成立勞務工作站和勞務培訓基地,2016年以來開展技能培訓1273人,輸轉協作地貧困戶來青就業316人,幫助貧困戶到其他地區就業1957人,實現就地就近就業3340人。
2020年,中央對未摘帽的西和縣6個深度貧困村掛牌督戰,市北區制定方案,集中全區優勢力量,全力協助脫貧摘帽。針對其農產品無深加工、無正規外銷渠道問題,市北區聯系當地4家農產品合作社對深度貧困村農產品進行收購加工,組織區內企業采購,實現采購金額20余萬元;在督戰村實行公益崗位就業計劃,幫助25人實現就地或異地就業,與西和縣合力啃下最后的硬骨頭。
李滄:教育基金在協作地發揮較大成效
根據受援地所需、李滄區所能,李滄區積極組織開展人才支援、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社會幫扶、攜手奔小康等扶貧協作工作,全面完成各項任務。李滄區出臺《李滄區開展與隴南市康縣、菏澤市單縣對口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為扶貧協作工作有序高效開展奠定基礎。
李滄區委副書記魏瑞雪介紹,李滄區持續加大財政援助資金保障力度,四年累計籌集東西扶貧協作援助資金1.6834億元。2018年,李滄區為康縣、單縣各出資財政幫扶資金600萬元作為母基金,成立李滄(康縣/單縣特困學生)教育基金,發揮了很大成效。例如單縣博愛學校現有學生296人,是山東首家針對特困兒童養教并重的全日制寄宿式公益學校。
李滄區發揮人才集聚優勢,向協作地深度扶技扶智,先后選派掛職干部、援派醫生、教師及文化旅游、司法、園林等方面人才共94人。組織黨政干部培訓、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專業技術人才培訓、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等多層次培訓班,累計服務逾萬人次。在人才引領幫扶下,1140人次創業成功,推動實現貧困人口來青就業178人、就地就近就業527人、到其它地區就業120人。
此外,李滄區持續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全區11個街道、32個社區、46家企業、2個社會組織、8所學校、5家醫院與協作地單位結成幫扶“對子”。協助青島企業到隴南市開展產業合作,推動簽約產業合作項目10個,援建扶貧車間6個,吸納帶動近400名貧困人口就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