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日訊 今天下午,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發布會——“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主題發布會迎來最后一場,市民政局、市水務管理局、市國資委、市總工會、市殘聯介紹脫貧攻堅和扶貧協作工作情況。

市民政局:建立臨時救助“綠色通道”
2020年,全市保障城鄉低保對象6萬戶、8.9萬人,發放低保金7.4億元;保障城鄉特困人員1.1萬戶、1.2萬人,發放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金1.7億元;臨時救助困難居民10860戶,發放臨時救助資金4789萬元。全市脫貧享受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經納入低保特困的11230人,占比達45%。
市民政局擴大救助范圍,把剛性支出型困難家庭納入低保范圍,低收入家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可以單獨申請。對基本生活受疫情影響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和保障制度暫時無法覆蓋的困難群眾,給予臨時救助;建立臨時救助“綠色通道”,對急難型臨時救助,實行24小時內先行救助、后補手續。開展社會救助審批權委托下放試點,將社會救助審批權委托下放到鎮(街)實施,提高救助效率。
市水務管理局:改造提升3937個村莊供水管網
圍繞2.5萬余名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全面摸底,建立“一村一策”、“一戶一冊”工作方案,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任務。組織實施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改造提升3937個村莊供水管網,農村受益人口達到325萬人,全市規模化供水工程人口覆蓋率達到94.16%,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8%。
2019年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各區(市)投入11.7億元,對1193個村莊進行管網改造及水廠聯通,同時單村供水村莊凈化水設施實現全覆蓋,有效保障了農村供水安全。下一步,將持續強化飲水安全動態監管,加大供水水廠聯網并網和鎮村管網升級改造力度,加快農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設,加快專業化管理向鎮村覆蓋,實現農村供水保障水平新提升。
市國資委:市屬企業累計投入資金78.8億元
截至2020年底,市國資委監管市屬企業在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方面累計投入資金78.8億元。13家市屬企業在平度、萊西實施高端制造類、產業升級類、城市建設類、綠色發展類等41個項目,總投資479億元,完成投資額51.36億元。2016年以來,市屬企業承擔結對幫扶平度、萊西10個經濟薄弱鎮任務,21家市屬企業采取公益幫扶、項目幫扶等多種形式,投資了44個項目,累計投入近3.46億元。協調中央企業與平度萊西兩市合作,推動央企與平度萊西簽約了6個項目,總投資185.6億元。
東西部扶貧協作方面,積極實施產業幫扶,在貴州安順、甘肅隴南、山東菏澤三市,6家市屬企業投資15個項目,總投資23.7億元。市屬企業擴大對協作地的招工用工,幫助貧困人口就近就業5657人。
市總工會:工友創業園帶動就業10.1萬人
市總工會實施困難職工精準幫扶動態管理,建立困難職工家庭聯系人制度,對職工因病致困、因病返貧進行及時救助。2013年以來,撥付幫扶資金1265萬元,籌集社會資金800余萬元,支持對口幫扶村莊基礎設施和文化服務陣地建設。先后投入520萬元專項經費扶持工友創業園創建,截至2020年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和農民工4857名,扶持創業2903人,帶動就業10.1萬人。
對協作地實施“扶智+扶志”的“造血式”扶貧,精準施策,確保成效。2015年以來,累計向扶貧協作地區總工會捐助資金1300余萬元,用于開展困難職工幫扶和服務陣地建設等工作。2020年撥付資金400萬,支持安順、隴南、菏澤、日喀則等對口幫扶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協作地打贏脫貧攻堅戰。
市殘聯:7040名建檔立卡殘疾人全部脫貧
市殘聯全力聚焦和推進殘疾人兜底保障扶貧工作,以政策落實助力殘疾人穩定脫貧,確保貧困殘疾人應保盡保、應幫盡幫。青島市殘疾人42萬余人中,7040名建檔立卡殘疾人全部實現脫貧。
2018年以來,累計為3000余戶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2000余戶,極大改善了貧困殘疾人居家生活條件。實施殘疾學生教育救助和獎勵,落實低保家庭殘疾學生或低保殘疾人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和獎勵7000余人次。開展殘疾人康復服務4.75萬人次,其中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實施康復救助5000余人次。開展困難殘疾人托養服務,實行“機構安養、社區托管、居家照料”多樣化服務模式, 2018年以來,托養困難殘疾人9400余人次,實現了“托養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