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8月28日訊 26-27日,山東港口作為亞太地區唯一港口企業出席了亞太綠色港口在線研討會,同時受邀參加了“2020智慧港口大會暨中國港口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年會”,山東港口關于智慧綠色港口建設的思考探索和成功實踐,受到了與會專家和眾多同行的高度關注。
世界智慧綠色港口建設大勢如潮,山東港口緣何受到如此青睞?
不一樣的“大腦”:尋求“自主智能、綠色共享”的新方向
當今世界,各國港口都在加快奔向智慧未來的腳步。在山東港口看來,未來的港口一定是高度無人自主智能化的,即人與機器智能在戰略決策層面深度智能交互、設備設施無人作業,高度自主智能,萬物互聯、整體協同;循環、可再生能源得到廣泛應用,港口發展與人、與自然、與生態和諧共生。
從實踐經驗看,世界大多數港口走的是傳統的“自下而上”智慧升級道路,通常從局部自動化、智能化著手,逐一升級,最終互聯后走向智慧。這樣的升級面臨著不少“硬傷”:自動化、單點局部智能堆砌,無法應對多變復雜性和整體系統性的現實挑戰,很難有效整合串聯現有單點自動化和局部智能,缺少整體決策智能支持。
山東港口綜合戰略發展和科學技術融合,做出了新選擇。山東港口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孫付春認為,應該探索上下結合,在局部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后,走全新蛻變升級之路,最終需要解決的“金字塔尖”,就是自主智能中央決策大腦。
5月19日,交通運輸部批復山東港口作為智慧港口建設試點單位。山東港口總結了多維度集成的設計理念和原則:即從通信等基礎設施設備到生產、管理、服務、決策的一體化運營,從港口、航運到金融的跨行業延展,從裝卸、物流、海關等到客戶的價值鏈貫通等多維度集成。
山東港口制定了“123”戰略布署:即形成一批覆蓋局部技術到整體數字化業態的智慧港口標準體系;打造山東港口智慧大腦平臺和山東港口云生態平臺;實施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信息系統工程、傳統碼頭智能化改造工程和智慧港口信息基礎設施工程。最終實現讓中央大腦“理解”港口,補齊智慧升級整體戰略的最后、最重要的拼圖,以整體自主決策智能串聯港口生態,攀登未來之巔。
并非“空中樓閣”:將智慧場景成功轉化為高效生產力
近日,山東港口煙臺港管道智腦系統上線,通過全息計算模型+支線管輸優化算法,統籌200萬立方庫區容量、跨越6市560公里、2000萬噸原油輸送能力,實現從單機自動化到系統輔助決策、自主決策智能化轉變。
這個系統的一大亮點,就是智腦系統更“聰明”,能理解業務邏輯,懂得因果關系,從全局視角統籌,會推理、能思考,既能洞穿現狀,又能未雨綢繆,將決策者和管理者從低價值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賦能管理者更快、更好地完成復雜性決策。
事實上,山東港口已經逐步建立起了涵蓋集裝箱、干散貨、油品和件雜貨作業的全體系、全流程自動化系統,把前期的科技投入逐步轉化成實打實的港口生產力。譬如,在日照港,新型平行岸線全自動化碼頭降低了碼頭與堆場設備的配比,讓傳統碼頭與自動化碼頭混用,有效降低了建設成本和綜合能耗;煙臺港則實現了裝卸作業設備的自動化控制和堆場3D數字化管理,裝卸效率提升8%,耗電量降低5%,混配質量行業領先。
在對外服務方面,山東港口實現了港口智能生產系統與外部企業、船公司、政府監管等單位的全面融通對接,實現了數據統一、接口標準、聯通高效。智慧港口與智慧城市、智慧港航全面融入、相得益彰,構建了新型港口產業鏈模式,有力促進了貿易便利化,提升了客戶服務體驗,諸多智慧場景產生了貨真價實的作用。
擔當全球自動化碼頭建設的“開路先鋒”
近年來,世界主要港口自動化升級如火如荼,以集裝箱為例,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球共有51個建成和在建的自動化碼頭,亞洲最多,達22個。此外,這51個自動化港口中,2010年之后建成和在建的有36個,遠高于2010年之前的數量和比例。
歐洲國家在20世紀末就進行了自動化碼頭的開發和使用,為什么最近幾年才開始在國內推廣?答案是,低效率和高成本是阻礙自動化技術推廣的重要因素。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帶來嚴重沖擊,但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生產作業反而多次打破紀錄,驚艷全球。這里每個裝卸、水平運輸等指令、策略和過程控制,都是在智能化生產系統統一調度指揮下自動運行,由智能算法計算確保效率,不僅以無人化確保了防疫要求,而且實現了安全高效生產。
這座碼頭自主研發應用了全球首創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等世界領先的原創“黑科技”,解決了一鍵錨定、永續充電、自動摘鎖、AGV輕量化等世界難題,作業效率提升30%,縮減人員50%以上,并首次將氫動力引入港口大型機械。依托這些優勢,該碼頭已連續5次刷新作業效率世界紀錄。
碼頭的建設也格外精彩。與國外同類碼頭相比,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建設周期壓縮4/5、建設成本壓縮1/3,打造了工業互聯網在港口場景應用的成功典范,向世界貢獻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零排放、可復制的“中國方案”。目前,成果已經復制推廣到阿聯酋阿布扎比碼頭、意大利瓦多碼頭等國外碼頭,橋吊非等長后伸距、AGV等成果也被國內眾多碼頭借鑒,用實踐向世界港口行業證明了自動化碼頭建設的可行性,引發了“蝴蝶效應”。近日,“青島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標準體系”順利通過外部專家評審,標志著山東港口已在國內率先完成“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標準體系”構建,大大增強了行業話語權。
建設智慧綠色港口,是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內核。面向未來,山東港口正在深化改革中激發創新活力,全面加快數字化轉型和信息科技融合創新,為中國建設更加智慧、綠色的現代化港口,推動海洋強國、交通強國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的智慧和力量。(青報全媒體記者 周曉峰)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