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濰坊市發改委重大項目服務中心政研科科長、峽山區王家莊街道大圈村第一書記牛偉國,很多人用“扶貧路上的老黃牛”來形容他。他連續兩期主動請纓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八年期間,他讓幫扶村有了自己的產業,讓貧困戶有了新房和工作,也讓更多熱心企業投身到扶貧公益事業中。一提起牛偉國,鄉親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繼今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后,3月31日,牛偉國又榮獲“齊魯時代楷模”稱號。
帶著妻子到村里上班,餐桌當辦公桌
3月31日上午,記者來到大圈村,碰到了剛從地頭回家的牛偉國。走進他位于大圈村的家,幾間民房收拾得干凈整潔。記者注意到,牛偉國將家里的餐桌當成了辦公桌,上面放著電腦、書籍等。“火爐子在這屋,我晚上在這里加班暖和。”牛偉國笑著說。
2019年4月,牛偉國剛剛到大圈村不久,妻子宋春梅就患病需要手術。當年6月27日,因病體重下降了30斤的宋春梅被推進手術室,手術室外的牛偉國萬分愧疚。“當時我就下定決心,要把她帶在身邊,好好照顧她。”牛偉國說。出院后,宋春梅跟著牛偉國一起,住到了大圈村,牛偉國也成了帶著妻子去上班的“第一書記”。
當時,宋春梅身體虛弱、胃不好,需要少食多餐,一天要吃五頓飯。牛偉國到了村里后,往往一忙就是一整天,飯也幾乎都是妻子自己做。每天晚飯時,還要發信息催他回去吃飯。“說好帶我到村里照顧我,最后我成了他的貼身‘保姆’。”宋春梅笑著說。
如今,宋春梅身體好轉,就經常幫著牛偉國一起到脫貧戶家開展幫扶工作,成為他扶貧路上的好幫手。
在牛偉國家院子里,擺著一張乒乓球臺,閑暇時他會和妻子打打乒乓球,鍛煉鍛煉身體。傍晚,夫妻倆常出門遛彎,村里人見了宋春梅,都親切地稱呼她為“牛夫人”。
幫獨居老人重拾生活信心
村里的脫貧戶一直是牛偉國關心的對象,他沒事兒就到這些脫貧戶家去轉轉。今年68歲的村民高守利單身獨居,身體不好常年吃藥,原來的房子早已成了危房。牛偉國駐村后,幫他翻蓋了房子,又進行了裝修,還給他募捐了嶄新的被褥,并有志愿者固定時間上門給他打掃衛生,讓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牛書記很關心我們這些自己住的老人,冬天送煤、送棉衣,夏天送西瓜,這是俺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心里熱乎乎的。”高守利說,牛偉國還讓他在村里打掃衛生,每個月有固定收入,生活有了保障,也重拾起生活的信心。
如高守利一樣,很多脫貧戶開始參與到村子建設中,并因此有了固定收入。村民高芳福腿和手都略有殘疾,進入了保潔隊。村民李德彪有力氣,成了機械廠的裝卸主力。村民高守挺腿有殘疾,妹妹患精神病,母親也身患重疾,如今在牛偉國的幫扶下,生活也大有改觀。
發展特色產業帶村民致富
大圈村的經濟和產業發展也一直是牛偉國扶貧工作的重點。牛偉國帶領村支部一班人制定長遠規劃——主要發展以大棚櫻桃、碧玉獼猴桃為依托的鄉村林果種植業,輔以休閑旅游采摘。組織發動群眾種植200畝碧玉獼猴桃,村南果樹種植集中區逐步打造成為集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的現代化農場。目前,村集體年收入達5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6000元。
除了獼猴桃、大櫻桃外,大圈村還在發展美國紅提葡萄種植,吸引了不少在外打拼的村民回鄉創業。“今年繼續舉辦電商采摘節,對大櫻桃、獼猴桃統一包裝上市,打響大圈村自己的品牌,同時也會積極推廣我們村的紅提葡萄。”牛偉國說,扶貧工作已經取得了成功,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會轉到鄉村振興上,大力發展大圈村的特色農業,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和美麗鄉村示范村雙料齊魯樣板。
扶貧工作得到肯定,榮譽加身不驕不躁
說起牛偉國,很多人用“扶貧路上的老黃牛”來形容他。八年,在駐村扶貧的路上,牛偉國用默默耕耘和真情付出,詮釋了一名新時代黨員干部的為民情懷和實干擔當。經常有人問:“老牛,農村條件比較艱苦,你這八年是怎么過來的?”他總是習慣性地笑著說:“俺沒覺得八年多么長,鄉親們跟著俺脫了貧致了富,心里念著黨的好政策,俺是真心舍不得他們咧!”
每個貧困戶一條脫貧思路,每個村一套致富策略,強黨建、夯基礎、搞電商、幫就業、通電通水……八年點點滴滴累積,使得所駐村改了面子換了里子。八年來,牛偉國在扶貧路上累計投入1820萬元,吸引社會資金6000萬元,硬化路面12萬平方米,建設文化大院3處,修建溫室大棚12座,發展農業基地8處、奶牛養殖場1處,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200kw,個人捐款捐物2萬余元,幫助安置28名殘疾人弱勞力就業……一提起牛偉國,鄉親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每一個簡單數字,背后都是一個發生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后的脫貧致富鮮活故事。牛偉國的扶貧工作也得到了認可:2019年榮獲山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20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2021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3月31日,他又榮獲“齊魯時代楷模”稱號。“取得這些榮譽稱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大家伙共同努力的結果。”牛偉國激動地說。(濰報全媒體記者 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