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
1,探尋濕地 穿越千年大沽河
青島大沽河省級生態旅游度假區位于膠州市區東南部,規劃總面積41.3平方公里,地處青島“三灣三城”中心灣區,母親河大沽河入??谔帯B蕉燃賲^內,已建成景觀有孔子六藝文化產業園、少海連檣雕塑、休閑廣場、湖岸景觀帶、濱水觀光帶、卵石灘、游艇俱樂部、沙灘俱樂部、日晷廣場、長堤景觀帶、二十四孝橋、慈云寺、萬佛塔、風情娛樂島、中國秧歌城等景觀。濕地公園內森林植物群落和濕地植物群落演替自然,在少海廣闊的水域,野生水鴨、海鳥到處可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天鵝每年遷徙至此過境、越冬,不僅實現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而且成為"生態先行,環境優先"的典范,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局面。

大沽河博物館位于膠州市少海北路東側,大沽河省級生態旅游度假區內,于2013年開始著手籌建,是一座系統展示大沽河流域自然生態、水利治理、歷史文明、民俗風情的綜合性博物館。全館規劃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建筑外觀采用中國書法“三點水”的結構設計而成,頂部為綠化觀光坡道,體現水文化的同時極具現代氣息。館內共設自然生態展廳、古代文明展廳、民俗風情展廳、膠州通史館、黨史館、科技館和文化交流館七大展廳,館藏文物達1萬余件套,其中珍貴文物就有100多件套。
2,品嘗美食 賞傳統民俗老物件
位于膠州市膠東街道大麻灣三村崔傳寶特色燴餅店,將老物件融入燴餅店內,品嘗美食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到不同年代的老物件。56歲的店主崔傳寶,不僅有一手好廚藝,用傳統方法烹制的特色燴餅備受青睞,而且他還是一名雕刻達人、收藏達人,30多年間收藏了上萬件膠東地區老物件,把特色燴餅店變成了民俗館,將帶有家鄉符號的傳統味道、承載著歲月故事的老物件,幻化成鄉愁的一部分,延續時光流轉。另外,特色燴餅店還備有服裝道具,市民還可以借助民俗館內的獨特裝飾,體驗一下“穿越”到熱播電影《你好 李煥英》的那個年代。
燴餅是我國的傳統特色美食,但各地做法有很多差異。崔傳寶做的燴餅有“獨門秘籍”,除了肉和湯汁美味之外,面餅也要非??季?。經過多道工序烘烤出來,不僅口感筋道,面香濃郁,而且久泡不泥,非常養胃。由于膠東地區靠海,烹制中自然少不了海鮮,添加膠州灣蛤蜊后,湯汁更加味美可口。大鐵盆、粗瓷大碗、特色炸五花肉,再加幾道小涼菜,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非常對胃。由于味道獨特,他的燴餅成為了當地一道特色美食,每天都會吸引十里八鄉的食客前來品嘗。不喜歡自駕的市民,可以乘坐地鐵8號線膠東站下車,沿著204國道往東走四五公里便可以到達。

萊西:
1,山后人家 體驗最美好的生活
山后韭菜農業生態園是國家AAA級景區、山東省農業旅游示范點、青島市鄉村旅游特色點、省級精品采摘園。園區以自然生態為主題,有機特色農產品生產和生態旅游為主要功能,利用園區獨特的田園景觀,以農耕文化、自然生態為主線,發展休閑觀賞性農業。該示范園位于店埠鎮、沽河街道辦事處與夏格莊鎮三鎮交界處,共涉及3個鄉鎮9個村莊2000余畝,距大沽河1.5公里。

園區成立于2010年9月,堅持以品質鑄就品牌的宗旨,實行“示范園+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致力于發展高端農業和精品農業,輻射帶動周邊發展果蔬種植面積10000畝。按照“一心二館八區”的建設格局,以打造生態農業科技展示與休閑觀光示范園為中心,建設“二館”(山后韭菜文化博物館和展覽館)“八區”(設施農業示范區、神泉植物區、特色農產品手工作坊區、特色養殖示范區、特色休閑果品區、珍稀綠化苗木種植區、農耕體驗區、特色水產養殖區)。

園區推出特色農家宴、黑豬肉火鍋宴、黑豬肉自助燒烤。產品全部來自于生態園自種自產的綠色無公害蔬菜及滿年黑豬肉。餐廳分為四合院獨家小餐廳,會員餐廳,多功能餐廳,就餐日接待量可達1000人次,年接待游客達15萬人次。
2,農業觀光 不一樣的農耕之旅
位于南墅鎮的東魯農業公園,是一家全方位關注環保有機的“體驗式農莊及養生環保果蔬”農業園,集種植、養殖、度假、休閑、生態農業觀光為一體,是介于“有機果蔬”和“生態觀光農場”的第三態模式,將“儒家”的概念引入農場的經營管理中,提倡環保健康的有機慢生活。
園區內種植多種果樹,采用自然農法技術種植管理,強調與自然和諧相處、維護生態平衡,為市民提供隨手可摘、摘后即食的各種特色果蔬。家禽采用立體林下養殖模式,在果樹林和水塘里放養,做到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并且利用傳統手工藝加工生產健康安全的花生油、醬油、醋、面粉、豆腐等農產品,為會員提供“全餐桌”的健康食物。

平度:
1,不忘初心 追尋劉謙初革命足跡
劉謙初紅色文化園,坐落在田莊鎮東劉家莊村,這里是毛主席的親家劉謙初烈士的故鄉。紅色文化園占地6600平方米,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是集紅色教育、文化體驗、田園觀光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紅色教育基地。
文化園內分為劉謙初事跡陳列館和劉謙初故居兩個部分,其中劉謙初事跡陳列館展覽面積為1200平方米,內設序廳、一號展廳、二號展廳、三號展廳、報告廳五大部分,內有大型浮雕畫6幅,展示圖片320余幅,追尋展品290余件,油畫5幅,還有沉浸室、幻影成像、LED大屏等輔助展示電子設備,其他配套設施有衛生間、貴賓接待室、辦公室等,劉謙初紅色文化紀念館在室外設立劉謙初雕像、紅色記憶雕塑、宣誓墻等,浮雕銅板畫、磚雕長廊、休息連廊等室外文化展示,該文化園依托劉謙初烈士一生的革命足跡,集中展示劉謙初一顆紅心忠勇為黨革命精神。
2,“石雷之鄉” 曾讓鬼子聞風喪膽
大澤山抗日根據地是平、招、萊、掖根據地的中心地帶,也是西海地委和西海軍分區駐地,膠東區黨委及抗大支校設在大澤山區,八路軍山東縱隊第5旅也誕生在大澤山區,許世友、林浩、聶鳳智、遲浩田等數十名抗日名將均在大澤山戰斗過。當時,這里軍民攜手,憑借大澤山天險,就地取材,發明了石雷,廣泛開展地雷戰,打的日偽軍聞風喪膽,因此,大澤山被譽為“石雷之鄉”。山下的高家村,就是電影《地雷戰》中高家莊的原型??谷諔馉帟r,高家民兵聯防配合主力部隊或單獨作戰600余次,殺傷日偽軍2300余人,在中國抗戰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高家民兵聯防中涌現出的民兵英雄、民兵模范有46名,其中7名出席過魯南、膠東民兵英模大會,榮獲了“神槍手”、“爆炸大王”等光榮稱號。他們運用游擊戰、麻雀戰、地雷戰等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大澤山抗日戰爭紀念館位于省級風景名勝區——大澤山風景區山腳下。紀念館由館舍、后面的抗日英雄紀念碑和銅墻鐵壁民兵雕像三部分組成。館舍內建筑結構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代表著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層含義,昭示著英雄的平度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艱辛歷程。整個紀念館的布展總共分為前言、家國危難、奮起抗日、武裝斗爭、抗戰勝利、銘記歷史、繼往開來、后記等八個部分。館內布展形式除采用大量翔實的抗戰歷史照片、沙盤和實物陳列外,還配合聲、電、光等技術手段,再現70多年前平度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依靠大澤山抗日根據地,同日偽軍開展浴血奮戰,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3,暢游茶山 看不一樣的風景
茶山風景區位于平度市北部,是國家4A級景區,背依大澤山,地處青島、煙臺、濰坊三地的交匯地帶,擁有面向青島,東接煙臺,西聯濰坊的天然區位優勢,是溝通膠東半島與山東內陸腹地公路交通的樞紐。景區占地面積10余平方公里,它以“山石、山泉、山花”為主題,形成了水與山與茶的融合和水與花的融合,把茶山的故事傳說,以“山”的形式、“石”的形式,讓人們在游覽過程中感受到一種無比的愉悅。

整個景區是由兒童游樂區、親子戲水區、生態觀光區、拓展體驗區、茶山水上運動區等五大功能區組成,分為仿古茶樹、水韻風情、峽谷風光、秀峰奇石、戶外拓展、花林野趣六大部分,為游客全力打造融山、石、林、花、果、河、湖、泉、瀑于一體,集觀光游覽、動感體驗、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多元化旅游勝地。(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馬丙政)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