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了莫奈的花園,看過了蒙克的吶喊,又一位西方藝術史上的繪畫大師來滬,這回是更容易理解的現實主義題材,4月3號20世紀國際上最著名的意大利藝術家之一皮埃特羅·阿尼戈尼作品展“凝望”在上海久事美術館正式與觀眾見面。
皮埃特羅·阿尼戈尼在意大利之著名,在佛羅倫薩有一條街以他的名字命名就可見一斑,他也是藝術史上為數不多的精通各類繪畫技法且善用各種繪畫材料創作的“全才”。此次展覽將以5條主題線索展出這位意大利現實主義畫家53組作品及數量眾多的文獻材料,全面展示了他50年純粹而又豐富多彩的藝術創作生涯。
阿尼戈尼的油畫和素描作品深受佛羅倫薩繪畫的影響,在他的繪畫生涯中,成就他并使他獲得世界聲譽的莫過于肖像作品。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肖像作品的記錄功能被逐步取代,但在精神內涵的表達上卻日益豐富,層次豐滿且耐人尋味,他筆下線條松動靈活,呈現出的人物造型飽滿有力,過渡自然。在此次展出作品中有一幅著名的肖像作品《戴珍珠項鏈的女士》,畫面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處理柔和而自然,這幅作品被譽為“當代蒙娜麗莎”,與真正的蒙娜麗莎一樣,畫中人物的身份幾經尋覓無從考證,但是觀者可以從珍珠項鏈這一代表著華貴的裝飾物判斷,畫中女子的身份不同于一般。肖像背后的背景細節豐富,充滿了隱喻,山巒起伏,田間小路蜿蜒,預示著未來不止一個方向的可能性。

《戴珍珠項鏈的女士》
展覽中還有大量的素描寫生作品,其中他為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繪制的肖像草稿極為珍貴,簡單的線條勾勒卻讓女王的神韻和氣質躍然而出。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阿尼戈尼不同時期繪制的肖像以及人體寫生作品,無不展現了阿尼戈尼扎實的造型能力和寫實功底,輕快、準確、細膩、富有優雅而精準的美感,與他的油畫作品一脈相承。
有幾處藝術家自畫像的展陳方式十分特別:一面鏡子襯在作品的背后,使觀看者可以通過鏡面反射,清晰地瞧見作品背后的內容。有時候,隱藏在自畫像背后的是一雙手;有時候,又是一匹馬。這樣的局部畫面,似乎是藝術家在完成作品之后的興之所至,率性而為。策展人馬真正笑言:“會有觀眾提問,雙面作畫的原因是不是出于藝術家的節儉?可以很明確地回答,阿尼戈尼并沒有遇到經濟困難,在紙張兩面作畫只能是他的一時興起。”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意大利現實主義畫家還曾經用中國傳統的水墨和毛筆作過畫,這次展覽展出的《印度寫生》系列作品,是他1957年去印度游歷時所作,從畫面層次構圖、筆觸的明暗暈染、線條的揮灑中可以感受到這位藝術家對中國傳統書畫特有的技法材料運用得游刃有余,也能感受到畫家對于繪畫創作的熱愛以及通過實踐來融合傳統與當代、東方與西方的勇氣與熱忱。

《印度寫生》
50余組作品,幾乎涵蓋了從文藝復興早期開始,直到當下,或已幾乎銷聲匿跡,或仍廣為流行的繪畫技法及材料。對前來觀展的觀眾而言,就像是一堂簡略的藝術發展史教育課,這正是美術館開展公共教育的切入點,也是美術館教育功能的體現。 (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責任編輯:李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