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8日訊 今天,一批來自境外的貨值逾9萬美元的物料,由青島自貿片區前灣綜合保稅區閘口入區。這標志著海爾VMI自貿中心倉物流模式正式啟動,青島海關創新“匯總征稅+分送集報 企財一保通”監管模式服務海爾自貿中心倉項目拉開序幕。

去年新冠疫情肆虐,依托空運進口的原材料供應鏈受到沖擊,海外采購物流成本增加,倉庫備貨周期延長,企業庫存及資金占用壓力增加。青島自貿片區聯合青島海關經多次業務研討、論證,依托自貿試驗區先進政策,集成海關多項改革創新措施,形成了VMI自貿中心倉模式,實現“匯總征稅+分送集報 企財一保通”海關監管模式。2021年3月,海爾完成新模式全流程測試。
據悉,海爾自貿中心倉物流模式全稱為VMI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應商管理庫存)自貿中心倉物流模式,是適應企業進口物料庫存管理需求,利用青島自貿片區內保稅倉作為物流中心倉,海外供應商原材料保稅狀態下申報入區,出區申報前貨權歸供應商所有,實現資金占用最小化。在“匯總征稅+分送集報 企財一保通”海關監管模式下,貨物二線出區適用分送集報實現批次進出、集中申報,集報報關單適用匯總征稅,且突破“一保一用”擔保模式,青島海關同意將已提供的匯總征稅集團財務公司保函額度直接用于分送集報業務,實現資金節約最大化。

海爾旗下日日順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跨境物流進口中心經理杜萌琳說:“設立VMI自貿中心倉,是我司對物流供應鏈進行科技化、數字化的流程再造,充分利用屬地自貿區政策優勢,探索形成的最優路徑。具體就是依托區內中心倉,采用供應商庫存管理的方式,實現原材料大批量入庫儲存,根據工廠需求分批提貨投產的物流模式,為企業實現‘零庫存’管理。經測算,預計每年節省物流、倉儲等成本1500萬元。”據了解,這種新物流模式落地將助力企業供應鏈、生產鏈實現順暢銜接,有效克服疫情造成斷料影響,降低倉儲物流成本,實現穩外貿促增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通訊員 姜燕)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