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半年之后,包括個人賬戶改革在內的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方案進入了國務院的議事日程。國務院要求,各省級政府可設置三年左右過渡期,逐步有序實現改革目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措施,拓寬個人賬戶資金使用范圍,減輕群眾醫療負擔。
去年8月26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就醫保個人賬戶改革內容向全社會征求意見。這是“統賬結合”的職工醫保制度建立20多年來第一次對個人賬戶進行重大改革。
建立職工門診共濟制度列入了今年國家醫保局的十大工作任務。這項改革的核心是在不增加企業和個人繳費負擔的前提之下,通過調整個人賬戶內部的資金結構,逐步將門診醫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范圍,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
清華大學醫療服務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廖藏宜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基本醫保的開源空間已經不大,隨著我國疾病譜的變化、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個人健康管理意識逐步提升,基本醫保又面臨較大的支出壓力。因此,改革個人賬戶,建立健全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勢在必行。
會議提出,我國新一輪醫改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惠及十多億人的基本醫保網,對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緩解看病貴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又將涉及眾多患者的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慢特病納入醫保報銷。下一步要深化醫改,增強職工基本醫保互助共濟保障功能,將更多門診費用納入醫保報銷,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
會議確定了四項改革措施,包括逐步將部分健康損害大、費用負擔重的門診慢特病和多發病、常見病普通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支付;改進個人賬戶計入辦法;拓寬個人賬戶使用范圍;加強醫保基金監督管理。
這些改革措施中,最受參保人關注的是改進個人賬戶計入辦法。會議提出,在職職工個人繳費仍計入本人個人賬戶,單位繳費全部計入統籌基金;退休人員個人賬戶由統籌基金按定額劃入,劃入額度逐步調整到統籌地區實施此項改革當年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
與改革之前相比,個人繳納的2%仍將劃入個人賬戶,但單位繳納的30%不再劃入個人賬戶,也就是說,改革后個人賬戶的規模縮小了。與此配套的改革相應提高了門診報銷的待遇,減少劃入個賬的資金用于門診共濟保障,擴大職工醫保門診慢病的范圍,將費用負擔重的門診疾病納入到支付范圍。
廖藏宜認為,從我國職工醫保基金的結余狀況來看,出現了結構性失衡和配置不合理問題,解決醫療即期風險的社會統籌基金不夠,而個賬積累過多,個人帳戶龐大的沉淀基金難以有效發揮醫保的風險互濟保障功能。同時,從個人賬戶的實際使用來看,年輕人用的少、積累多,而老年人用的多、還不夠,從個賬基金使用的內部配置來看是不合理的。
近年來,醫保個人帳戶累計結存快速增長,2019年為8426億元,2020年已近萬億規模。
國家醫保局近期公布的《2020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顯示,全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收入15624.61億元,同比下降1.4%。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年末累計結存25323.51億元,其中統籌基金累計結存15396.56億元,個人賬戶累計結存9926.95億元。
針對醫保個人賬戶存量資金沉淀的現狀,國務院提出拓寬個人賬戶使用范圍,允許家庭成員共濟,可用于支付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費用,探索用于家屬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等個人繳費。
會議強調,各省級政府可設置三年左右過渡期,逐步有序實現改革目標。會議同時要求,要同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門診統籌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此外,國務院還劃定了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的時間表。會議強調,各省級政府可設置三年左右過渡期,逐步有序實現改革目標。會議同時要求,要同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門診統籌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責任編輯:李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