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9日訊 讓手機從我們的生活里消失。在很多人看來,這相當不可思議。人民視頻的一項最新的調查就是佐證。這次主題為“#你能離開手機多久#”的微博調查結果顯示,有71.8%的網友表示自己每天將超過8小時的時間交給了手機,還有71.16%的網友表示離開手機不到15分鐘就會接受不了。
手機,在不知不覺間,早已成為人與世界溝通和連接的要件,成為人們安全感和陪伴感的來源。
沒有了手機,生活會是什么樣子?4月7日下午2點開始的一場長達8小時的直播展示了“沒有手機的1天生活”。來自福建福清的丫丫一家人參與了這場挑戰。這是一個抖音網紅家庭,家里有爸爸媽媽和一對雙胞胎女兒。他們在三翼鳥海爾智家上海體驗中心001,開啟了手機被鎖起來以后,前所未有過的“新居住”生活。本次挑戰在人民網、人民視頻、微博、今日頭條、抖音、海爾智家6大平臺同步直播。
這場時代風口上的直播,就像在深不可測的物聯網的深潭里投進的一顆巨石,激起了層層疊疊的漣漪,引發了人們對“新居住”的廣泛的關注和熱烈討論。

一場具備時代意義的“新居住”實驗
這是一場直播,更是一場具備時代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實驗。
這場實驗的時代意義在于,它是一次驗證,驗證了技術從移動互聯網迭代到物聯網,如果手機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什么能替代手機構建人與外界的連接。答案就是“新居住”。
這就是為什么這場挑戰的地點選在了三翼鳥體驗中心。作為上海智慧城市的新地標,這里有最全的物聯網智慧生活場景。在這里,他們可以通過體驗中心內的設備完成包括工作、學習、吃飯、洗衣、娛樂等生活經歷。
從挑戰之初的彈幕反饋來看,網友對此并不看好。但隨著挑戰的進行,大家發現,手機的“消失”非但沒有讓一家人的生活手忙腳亂或者百無聊賴,反而為他們打開了全新的世界。

失去手機,物聯網能否拯救我們的生活?做飯這個家家戶戶每天必須經歷的環節就很能說明問題。“我做飯的時候,爸爸就坐在沙發上玩手機。”媽媽對以前的生活模式多有抱怨。物聯網的智慧廚房,改變了一家人的這頓飯。
爸爸的改變最明顯,他輕松解鎖了大師級的廚藝。晚餐時間,爸爸從冰箱拿出鴨胚,放入蒸烤箱,說“小優小優,做北京烤鴨”,烤鴨程序啟動,等著外脆里嫩的烤鴨出爐就好了;剁椒魚頭預制品擺盤放入蒸箱,說“小優小優,蒸剁椒魚頭”,女兒們在旁邊看得直流口水,上桌之后,媽媽直夸“跟在湖南吃得一個味”。
女兒們想烤餅干,不知如何操作。正發愁沒有手機怎么查食譜。她們發現,只要說“小優小優,怎么烤餅干”,冰箱屏幕山高就會出現食譜,按照提示一步步拌面,擠出餅干形狀,再點一鍵啟動,烤箱就按照烤餅干需要的溫度時間啟動,為一家人送上香甜美味。
做飯前在客廳聽的音樂,到了廚房,冰箱可以繼續播放,輕音樂的陪伴下,媽媽感覺輕松了不少;煙灶聯動等智慧廚房里的主動服務,讓做飯不再是程式化的家務勞動,而是一家人的歡樂享受。
這讓網友在彈幕上不禁感慨,“手機能干的,沒有了手機也能做;手機不能干的,新居住還能實現更多。”參與挑戰的爸爸表示,這次挑戰過后,更加體會到放下手機,用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的重要性,這種“新居住”引發的陪伴感,拉進了家人之間的距離。

是物聯網,更是人聯網
各個平臺的網友的熱烈討論中,直播觀看人數不斷增長,僅抖音平臺觀看人數就達到826.5萬人。這讓這次挑戰更具有社會意義,它引發了人們思考的不僅是沒有了手機如何生活,更是對于技術更迭下誕生的“新居住”帶給家庭模式、帶給生活方式、帶給人與人之間乃至人與世界之間的溝通、連接和組織模式帶來的變化。
這次實驗讓人不由得聯想起20年前業內知名的“網絡生存”挑戰。1998年,英國微軟實驗室邀請4名志愿者在只有一臺聯網電腦的小屋里,給每個人存有500英鎊的信用卡,讓他們生存100個小時。1999年,類似的72小時網絡生存實驗被“搬”到了中國。在新技術的沖擊下,志愿者們收獲了一段奇特的生存經歷。
這樣的挑戰的實驗在時代更迭的風口具備特別的意義。這次離開手機生活一天的挑戰結果,再次證明,物聯網的本質其實是人聯網。
手機是移動互聯網的產物,智慧家庭“新居住”解決方案則是物聯網的最新成果。從互聯網、移動物聯網再到物聯網,技術發展的最終成果都是要為人、為用戶服務,都要落腳到場景。無論是手機這樣的移動設備,還是全屋的物聯網技術和硬件,歸根結底都是工具,而不是目的,人才是。
物聯網時代,隨著智慧家庭中的設備在不斷使用和運算中成熟,形成“智家大腦”,有了一個個能夠讀懂用戶、主動服務的“新居住”場景,手機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或許只是時間問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