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4月14日3版

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印發有關通知,為市重點項目快落地快開工減負擔、添活力
15條審批實招,快馬加鞭保“項目落地”
4月13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認真貫徹落實“項目落地年”工作部署,印發《關于服務“項目落地年”助力重點項目快審批快落地的通知》,提出服務保障市重點項目早落地早開工的15條工作舉措,通過進一步優化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方式,深化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再造,為市重點項目減負擔、添活力,保障市重點項目快落地快開工,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審批服務方式,審批服務“送上門”
推行“拿地即開工”模擬審批服務。對于達成建設或投資協議的市重點項目推行容缺預審制度,項目單位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之前,對項目進行容缺預審查,并出具容缺預審查意見。待項目用地手續完備后,2個工作日內出具正式審批文件,實現“拿地即開工”。與原先審批方式相比,“拿地即開工”審批服務可為項目縮短30至50天的審批時限。
推行告知承諾服務。市重點項目實行施工圖告知承諾服務,并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等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簡化了審批手續,提高了審批效率,實現了項目單位第一時間取得審批決定文書,保障市重點項目快落地快開工。
推行現場協調服務。為重點項目提供頂格協調服務,減少審批決策層級和環節,縮短決策進程,最大化提高決策效率。主動為重點項目提供“送政策上門”“現場辦公”服務,通過加強現場辦公服務,切實為重點項目解決堵點、難點,助力項目順利、高效推進。據介紹,現場協調服務不僅使審批業務從“坐家里等”變為“主動出擊”,更是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的“全體行動”,根據項目遇到的具體審批問題難易程度,上至局領導下至普通工作人員齊上陣,一位副局級負責人今年已經帶隊進項目三次,為企業現場解決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時,為了更加方便企業和群眾辦理審批業務,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通過區塊鏈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解決了企業和群眾辦理審批手續時需提供人員身份證原件進行核驗的問題。企業申報建設審批類業務時,無需攜帶申報人員身份證原件,只需在辦理業務前登錄“愛山東”“青e辦”App“審批數字空間”,在線發起驗證申請,平臺將以短信形式告知詳細操作流程,通過人臉識別后,即可實現“刷臉辦事”。這一服務充分保護個人隱私,大幅精簡辦事時間、環節和材料。同時,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數據確權,確保信息安全、數據溯源、可信共識,也可促進信息共享互認,為辦事企業和個人提供了極大便利。
再造審批服務流程,審批提速增效“不止于快”
優化用地立項規劃審批流程。市重點項目在審批監管平臺完成立項賦碼后,通過數據共享,數據將自動推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無需建設單位進行二次錄入,縮短審批進程。對規劃環評已通過審查、規劃批復范圍內的產業園區的標準廠房、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險品的倉儲項目,實施環評豁免管理制度,建設單位無需辦理環評手續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手續,可直接開工建設,建成后投入運行。相關部門對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地質災害危險性等11個事項進行統一評估,在土地出讓前將區域評估結果主動告知競拍人,擴大區域評估服務范圍。
優化施工許可審批流程。推行土石方整理施工許可服務,市重點項目容缺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圖設計審查意見合格書和樁基礎工程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可以申請辦理土石方整理施工許可手續。推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施工許可預審查服務,對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糾正不會產生嚴重后果的土地、規劃等審批要件,且土地權屬無爭議的,可以進行容缺辦理。合并辦理質量監督登記、安全監督登記、施工許可,優化施工許可手續辦理流程,保障市重點項目盡快拿到施工許可證。優化后的施工許可審批可大幅縮短審批時限,讓“審批服務”成為項目建設的助推器,僅“土石方整理施工許可服務”一項,就可為項目提速3至6個月。
優化竣工驗收流程。實施聯合驗收定制服務,成立聯合驗收服務專班,實行專人“管家服務”,幫助項目建設單位高效完成聯合驗收等工作。推行驗收即拿證服務,同步測繪、同步審核、同步辦理,實現驗收即拿證。
優化審批管理平臺服務。推行市政公用服務“一站式申請”和主動服務,全市水電氣暖等市政公用服務事項均納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運轉辦理,待項目具備接入條件時主動提供接入和開通服務。推行全流程在線審批,市重點項目全部納入青島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運轉辦理,在全市范圍內實現項目統一受理、并聯審批、信息共享、實時流轉、跟蹤督辦,通過“愛山東”“青e辦”等手機App為重點項目提供“網上辦”“掌上辦”等多渠道的在線審批服務。推行市政管理類審批“多證合一、一事全辦”,依托青島市工程建設審批管理平臺,在告知承諾服務的基礎上,合并辦理市重點項目涉及城市綠地、樹木審批和市政設施建設類審批等多個審批事項,實現“多證合一、一事全辦”,大幅提高重點項目審批效率。
記者另外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我市完成公共資源交易1286項,交易總額468.68億元,同比增長20.38%。其中,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519項,交易額329.01億元,同比增加85.43%;政府采購573項,交易額32.65億元,同比增加63.09%。
建立長效措施,項目落地有了多重“審批保障”
建立重點項目幫辦代辦機制。成立攻堅小分隊,定期深入重點項目現場、企業一線,著重解決項目審批過程中遇到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配備幫辦代辦專員,提供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程“一對一”幫辦代辦服務,積極為項目審批出主意、想辦法,指導項目做好審批手續辦理工作。
建立重點項目定期調度機制。建立本地區重點項目臺賬,每個重點項目確定一名幫辦代辦專員,負責調度匯總本地區重點項目審批進展情況,及時記錄、反饋審批手續辦理進度。
建立重點項目服務措施落實機制。通過多渠道、多方式,加大服務保障市重點項目落地開工若干措施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暢通市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 博)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