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4月14日7版
(點擊版面查看更多內容)
一周說
從“政策藍圖”到“惠民大廈”
民生問題事關百姓生活幸福,也是構建溫馨城市的重要指標。“三我”活動開展以來,民生難點一直都是輿論監督的重中之重。應該說,近年來,為了切實改善民生,各種惠民政策頻頻出臺,力度之大、頻次之密集、范圍之廣博,都前所未有。但我們也遺憾地看到,一些民生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卻遇到了無細則、缺擔責等“絆腳石”,無形中阻礙了政策“藍圖”的真正落實。
首先,一些民生政策有宏觀構架,卻缺乏實施細則。就如要建設一座恢宏的“惠民大廈”,“規劃圖”很美好,“施工圖”卻找不著。有政策,無細則,不可避免地讓一些民生政策變成了“空中樓閣”。
此前,青島日報“圓桌話題”欄目曾關注房屋專項維修基金使用問題。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很多老樓都進入密集維修期,但居民在申請使用房屋維修基金的過程中,卻阻礙重重,最終只能選擇自掏腰包修理房屋。據了解,我市房屋專項維修基金管理辦法實施已近10年,但全市資金使用率僅為千分之三,大筆本應護衛房屋安全的“保證金”,最終難逃“沉睡”的命運。
房屋專項維修基金使用率過低,原因不少,但其中最重要的桎梏之一就是“細則缺位”。比如,管理辦法中,一旦遇到嚴重影響房屋使用和安全等情況即可申請的“應急程序”,因為沒有具體的細則界定,幾乎無法啟動。難怪業內人士坦言,判定房屋是否屬于應急使用范圍,有政策框框,無操作標準,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本來為了守護居民房屋安全的惠民政策,因缺乏具體實施細則,最終無法真正造福于民,難免令人唏噓。無疑,民生政策不只是一張看起來美好的“藍圖”,每一個龐大的惠民工程,都必須由絲絲入扣的惠民細則、體貼入微的便民細節構建而成。為了不讓百姓“望政策興嘆”,期待各職能部門在出臺惠民政策時,能盡快從“規劃圖”出發,繪就看得見、摸得著的“施工圖”,用細則之“手”,鑄就“惠民大廈”的堅實根基。
沒有“施工圖”,民生工程無法真正“開工”。但即使“施工圖”在手,卻找不到能擔責的“施工隊”,政策“藍圖”想要真正“落地”,也依然是遙遙無期。采訪中,我們也看到,有細則,缺擔責,讓一些民生政策在執行中走形變樣,最終也使民眾的獲得感大打折扣。
不久前,觀海網友KUkZLJ留言,反映李滄區東山郡東區物業不讓安裝充電樁,居民投訴了兩年之久,始終未能解決。李滄區李村街道落實后回復稱,東山郡小區原開發建設規劃沒有充電車位,購買電動車在自家產權車位上安裝充電樁,需經電業部門批準,物業并沒有干涉安裝。觀海網友ccldPB也通過平臺咨詢小區安裝充電樁問題。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供電公司給予的答復卻是,客戶安裝充電樁事宜需要物業給予答復,不需要供電公司處理。同樣的問題,兩個單位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復。記者日前分別聯系了這兩位車主,雙方都遺憾地表示,由于找不到具體的擔責部門,至今小區充電樁安裝還停留在“咨詢階段”。
隨著產業技術發展,新能源汽車逐漸普及,但與之配套的充電樁設備的安裝,卻成了許多居民的“心頭病”。2019年,省發改委等16個部門下發文件指出,對老舊小區,應明確實施改造的責任相關部門和標準。據了解,目前青島在完善有效執行標準、設計、施工等細節方面做了諸多努力。但即使如此,推進進程依然舉步維艱。采訪中,許多居民反映,汽車公司對汽車負責,充電樁廠家對充電樁質量負責,電力公司對電路設置安裝負責。但相比其他環節都有明確的責任主體,在充電樁建設安裝環節誰來擔責問題,依然是個“空白項”。
由于責任不明晰,對于小區居民安裝充電樁的申請,物業方面因怕擔責,一般都選擇“能拖就拖、能推就推”。而電力部門自然也就以“物業不簽字”為由,拒絕為小區居民安裝充電樁。物業的擔憂情有可原,部門的程序看似也無紕漏,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好政策落地受到嚴重阻滯,政策紅利無法真正釋放。一位申請了多次卻無功而返的居民呼吁,政策不可留下“半拉子”工程,突破口還應在“明確責任”上入手。因此,未來如何能既解決物業的隱憂,又能提升部門的積極性,上級主管部門應及時對接居民需求,明確關鍵職責,填補落地空白。唯其如此,才能將好政策切實落細、落實。
有政策,無細則;有細則,缺擔責,這些都是民生政策“藍圖”在實施過程中不必要的“留白”,不僅辜負了政策制定者良好的初衷,也使得市民沒有真正的政策獲得感。近年來,一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民生政策,諸如小區業委會成立、老樓加裝電梯等,在推進落實過程中困難重重,都不同程度地顯示出政策缺乏細節、部門不敢擔當等弊端。
今年是青島的“項目落地年”。項目要切實落地,每一個鏈條都必須嚴絲合縫。民生政策無疑也是關系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的“大項目”,必須在找準“穴位”、落實細節、勇于擔當、全面協作上下足工夫。未來,如何讓構思恢宏的政策“藍圖”,從一張高屋建瓴的“規劃圖”,盡快完善成為一張細致縝密、責任明晰的“施工圖”,并通過各部門的擔當作為、通力合作,最終真正為百姓構建起一座遮風擋雨的“惠民大廈”,將考驗著城市規劃者和管理者的智慧、勇氣和擔當。
青島日報2021年4月14日8版
(點擊版面查看更多內容)
青島日報2021年4月14日9版
(點擊版面查看更多內容)
青島日報2021年4月14日10版
(點擊版面查看更多內容)
責任編輯:郝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