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主任,我們這里有位急性心梗病人,已經發生休克,病人情況危急,請求緊急會診! ”“立即安排! ”3月29日上午8時40分許,市立醫院東院心內一科主任邵一兵接到來自即墨當地醫院請求會診的電話,患者為一名57歲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合并肺水腫患者,請求專家緊急會診。時間就是生命,該科副主任醫師徐莉立刻打車前往即墨會診。
8時52分,徐莉順利坐上開往即墨的出租車。“師傅開快點!有病人需要緊急會診。 ”一上車,徐莉就告訴司機時間緊迫,司機得知情況后一路加速行駛,原本1小時20分的車程,被壓縮到不足50分鐘。 10時許,徐莉到達目的地醫院后,直接和該院心內科主任對接,病人仍在搶救中。這位患者于3月28日下午因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肺水腫,II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就診當地醫院。考慮到病情危重手術風險高,給予溶栓治療,然而溶栓后病情未能緩解,應用大劑量升壓藥物后血壓仍然不能維持。病人全身濕冷、意識淡漠、低氧血癥……醫院已向家屬告病危。了解病人病情后,徐莉十分清楚,如不能盡快行冠脈支架和主動脈球囊反搏,而是繼續保守治療的話,只能眼睜睜看著生命流逝。徐莉決定為他搏一把,轉院開始這場生命爭奪賽。作為隨行醫師,徐莉全程跟車回到市立醫院,病人一路上血壓、心律和氧飽和度等生命指標一度告急,快速輸液和應用升壓藥物后,病人情況仍然危重。救護車上,她電話聯系DSA手術室,提前準備床位、呼吸機、IABP等設備及急救藥物,確保病人到達就能進行手術。 11時20分許,救護車抵達醫院,未經急診直接轉入DSA手術室。10分鐘IABP放置完畢,IABP和呼吸機支持下緊急行冠脈造影術,冠脈造影示:右冠狀動脈優勢型,中段100%閉塞,開通血管后II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消失,心電監護示:竇性心律。病人經過一系列治療后,生命體征明顯好轉,血管活性藥物也逐漸減停,病人終于轉危為安。經歷了3個小時驚心動魄的“賽跑”,徐莉終于松了一口氣。
“57歲實在是太年輕了,我要搏一搏。 ”由于一心只想著搶救病人,徐莉雖然口頭告知了家屬風險,但轉運前,并未與其簽署書面風險告知書。 “風險我是知道的,但是57歲啊,實在太年輕了,我們要搏一搏。”“只要患者能夠安全抵達我們醫院,搶救成功的機會就很大。 ”徐莉介紹,醫院為胸痛患者打造的快速診療通道給了自己底氣和信心。
據悉,市立醫院在2019年正式通過國家級胸痛中心認證,歷時兩年,通過整合院內多學科醫療資源,并與院前急救人員、基層醫院鼎立協作,實現了與院前急救、各級醫療機構轉診和轉運、院內搶救的無縫銜接,為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打造了快速診療通道。目前已成功救治3000余例胸痛患者,醫院每年開展大量心臟病介入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射頻消融術、主動脈夾層等手術,水平位居島城前列。(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于波 通訊員 徐福強)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