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30日訊 “萊西經驗”主題現代呂劇《民心安處是吾鄉》將于9月1日在青島市人民會堂首演;該劇由萊西市委、市政府和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打造,青島市文化研究院擔任藝術指導單位,萊西市呂劇團創排,以李、周兩家跨越六十年的恩怨情仇展開故事,用現代呂劇的舞臺形式還原了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萊西經驗”。
呂劇《民心安處是吾鄉》劇照。
在彩排現場記者看到,《民心安處是吾鄉》大膽采用了現代呂劇的創作手法,用電影閃回的手法制造了蒙太奇的效果,藝術性與商業性緊密結合;總導演李利宏表示,這是一幅具有時間長度和歲月重量的大戲,從藝術內涵和風格特色來說,該劇堪稱當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大膽交融,造就新呂劇
《民心安處是吾鄉》由青島市文化研究院點題,編劇陳鵬深入萊西鄉村工廠創作,三易其稿,通過李、周兩家的六十年恩怨,展現了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當下的鄉村致富路程、鄉村黨建經驗。總導演李利宏說,這是一部書寫當下的現代呂劇,劇情有閃回也有回敘,要求在兩小時的演出里濃縮六十年,“戲曲規律里除了一桌二椅,還有‘三五步走遍天下’的原則,演員走一個圓場代表一個空間、一個歷程結束,現在把一個圓場濃縮成一個轉身,一個轉身代表結束了一個時代;我們的創新是逼出來的,也符合戲曲規律。”彩排現場通過道具、服裝和調度的緊密配合,男主角一轉身就是一個閃回,水井后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偷玉米填肚子的艱苦歲月,從井后走到前臺,就變成了當下老書記的追憶。這種電影式的手法非常適合現代觀眾的審美習慣。
導演白雪峰
有別于傳統呂劇的質樸,《民心安處是吾鄉》大膽進行了創新,來自河南的著名豫劇導演白雪峰擔任技術導演。白雪峰帶出了全國最高學歷的青年豫劇團,還把傳統豫劇帶到了國內外眾多舞臺上。在他看來,豫劇、呂劇等劇種有相通之處,“我們這部戲加重了表演,加重了技巧的東西。我們外請了武行,整個戰爭場面我們用戲劇傳統的‘四功五法’來呈現一個戰爭的畫面。這應該對呂劇來說應該是一個新的嘗試;我們還把手絹功融入到現代戲,表達劇中人物分地后歡快的心情。”在呂劇舞臺上看到戰爭場面、看到各種具有視覺效果的表演技巧,這也是《民心安處是吾鄉》的突破之處。
小劇團的提升之路
主旋律素材變成現代呂劇,是一個困難重重的嘗試。
總導演李利宏
李利宏導演坦言,“萊西劇團的經驗不足,缺人、缺行當、缺主演。我們這次來是開荒,告訴它現代戲怎么演、怎么塑造、怎么表演,眼神體態怎么樣,一點點掰開教。好在大家也愿意學。”
編劇陳鵬
陳鵬也認為,萊西市呂劇團是一個力量比較薄弱的劇團,靠各界支持完成它原本不可能承擔的大戲,這個過程也是一個經驗的積累。
李利宏認為,現代劇的藝術性、商業性跟主旋律素材并不沖突,“重要的要講好中國故事,萊西經驗就是很好的中國故事,我們要通過這個故事傳達出來那個時代人民的精神面貌和萊西風情,呈現他們面對的困難和奮斗歷程,把萊西風土人情更融入當代審美體系里。”
總導演李利宏談創作。
《民心安處是吾鄉》的點題之筆:部長與支部書記暢聊黨建工作,總結出了“農村基層黨支部要建在群眾心上”的經驗,這句話也是對主題的提煉和升華,也讓劇中部長聯想起了蘇軾的一句詩:民心安處是吾鄉。李利宏導演表示,“這部戲要展示膠東民俗風情風景,還有齊文化的爛漫和溫度,為此我找到了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氣象、筆法,黃公望的筆法是皴筆,所以我的景都是半立體、半浮雕的東西,我跟我的合作伙伴要的是當代的《富春山居圖》,音樂舞美服裝都貫徹了這個審美。”這部舞臺版《富春山居圖》,也讓萊西經驗活現在每個觀眾眼前。(青報全媒體記者 米荊玉/文 王雷/圖片視頻)
責任編輯:岳文燕